船舶碰撞事件发生后,受害方有权要求赔偿其利益损失。赔偿范围包括船舶本身的价值损失,但不包括船舶上的燃料、物料、备件、供应品、渔船上的捕捞设备、网具、渔具等损失。此外,船员工资及其他合理费用也应被赔偿。最后,船舶部分损害的赔偿还包括合理的船舶临时修理费、永久修理费及辅助费用、维持费用等。
船舶碰撞发生后,只要是伴随碰撞发生并且可以合理预见或必然产生的后果,受害方可以合理要求利益损失的赔偿。然而,在确定需要赔偿的范围之前,需要首先确认该损失是否可以被合理预见或会必然产生相应后果。
在确定赔偿之前,需要确定船舶碰撞的责任分配。具体的责任分配如下:
无过错的船舶碰撞是指由于不可抗力、其他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或无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船舶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各方相互不负赔偿责任,损失由各方自行承担。
双方都有过失的碰撞事故,双方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在确定赔偿责任时,需要确定各方过失的责任,并按照过失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单方有过失的船舶碰撞通常发生在船舶锚泊或停靠在泊位上,或者与系泊浮筒的船舶以及浪损等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过失方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并且如果波及到第三方,过失方还需要承担第三方的损害赔偿责任。
船舶碰撞可分为两个定义:
定义一:船舶碰撞是指即使没有实际接触,发生的任何造成灭失或损害的事故。
定义二:船舶碰撞是指一艘或多艘船的过失导致两艘或多艘船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灭失或损害,而不论船舶间是否发生接触。
发生在夜间能见度良好的特定条件下的重大碰撞事故。两船在东矶列岛的半边山处发生碰撞,导致L轮翻沉,造成七人死亡一人失踪的悲剧。事故责任分析显示,L轮严重违反了避碰规则中的让路船行动和狭水道规定,没有采取任何避让措施,强行横越Z轮船头,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船舶碰撞事故的处理程序。发生碰撞后,需采取紧急措施了解概况并报告。处理船体破损和油污染时,需采取措施减少进水、组织排水和堵漏,并处理火灾和油污染。对于人员伤亡和沉船,需立即抢救和施救,维持通航秩序和进行信息交流。航行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主辅机情况、
我国对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碰撞当事方只对因其故意或过失引起的不法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海商法对三种过失情况引起的船舶碰撞分别规定了处理方法。各方无
船舶碰撞指船舶与船舶在水上接触而发生的损害事故。海商法所指船舶碰撞,为航海船之间的碰撞。航海船与内水船的碰撞,类推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同时具备上述4个条件,便在当事人间发生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关系。过失船舶的船东,对被害船舶及旅客,按侵权行为负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