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赔偿是指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后给予的赔偿。
先行处理原则在刑事赔偿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表现了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尊重,并为其提供了纠正错误的机会;其次,赔偿义务机关作为专门的司法机构,熟悉业务,了解案情,先行处理程序简便、迅速,可以为请求权人提供便利、经济的救济;最后,先行处理程序可以消除大部分赔偿争议事项,减少专门机构的工作压力。
根据中国国家赔偿法第20条的规定,请求赔偿的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赔偿义务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管理机关。申请书应当以书面形式提起,如果申请人因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原因无法书写申请书,可以委托他人代为书写,但必须有申请人和代书人的签名。
提起刑事损害赔偿的法定前提条件是司法机关依法确认发生了错羁、错判或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事实。但是,上述错羁、错判的法律事实的确认是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在司法机关对错误的刑事追究没有得到确认和纠正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自认为是无辜受害者,要求国家予以损害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在收到申请人的赔偿申请书后,应当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审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具有请求权;请求赔偿的事实和理由是否确实、充分;赔偿义务机关是否正确;是否在法定时效期限内提出申请。
赔偿申请必须在申请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赔偿义务机关在审查后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如果申请人无请求权,应书面通知其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如果申请不符合赔偿条件或不属于赔偿范围,应书面通知其不予赔偿,并说明理由;如果收到申请书的机关不是赔偿义务机关,应告知其向正确的赔偿义务机关申请;如果申请书内事项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有遗漏,应通知其限期补正;如果符合赔偿条件,应将受理决定送达申请人。
赔偿义务机关受理受害人的赔偿请求后,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国家赔偿法第4章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并给予赔偿。
国家赔偿法未对赔偿方式作出规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赔偿义务机关与请求人双方协商达成赔偿协议;二是由赔偿义务机关单方面决定赔与不赔、赔偿发生和金额。协商方式有其优点,并且符合中国的立法精神。
交通事故中责任方无力赔偿的法律处理方法。当驾驶人因违反交通法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时,将面临刑事处罚和罚款。受害方可通过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肇事方无力赔偿,法院将根据财产评估判决。对于导致公共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的情况,负全责或主要责任的人若无力赔偿超
刑事强制措施复议的申请途径及适用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刑事强制措施有异议时,可依据国家赔偿法申请赔偿。赔偿适用于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如违反拘留措施、违法使用武器等造成的伤害或死亡。受害人有权在特定情形下获得赔偿。
一起辽宁大连发生的暴力事件,一男子在商场走廊对女友进行暴力殴打。警方已介入调查并进行劝导教育。该事件涉及到治安管理和刑事责任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当事人可能要承担处罚和赔偿损失的责任。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和讨论。
侵权人没有财产如何进行赔偿的问题。即使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赔偿义务。对于无力偿还的债务人,可以暂时分期偿还或者利用个人现有财产进行清偿。根据法律规定,债务必须清偿,侵权人不能因无财产而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