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补偿是指在海难救助法中确立的一种权利,根据该权利,救助人有权从船舶所有人获得一定金额的补偿。特别补偿的目的是防止和减轻环境损害,以维护公平和社会公共利益,并鼓励救助行为。
特别补偿最早确立于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中,是在救助合同中的“安全网”条款的影响下提出和确立的。特别补偿是基于海难救助法的公平原则、社会公共利益和鼓励救助的基本原则,并作为“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例外。
特别补偿条款规定了特别补偿的适用条件。当船舶或船上货物对环境构成污损威胁时,救助人对其进行了救助作业,但救助财产无效果或效果不明显,且未能防止或减轻环境污损时,救助人有权获得相当于其所花费用的特别补偿。
特别补偿的金额根据SALCON1989第13条中的“评定报酬的标准”条款确定。如果救助报酬少于救助人所花费用,救助人有权获得相当于该费用的特别补偿。如果救助作业同时防止或减轻了环境污损,特别补偿可增加到救助人所化费用的130%。在特别情况下,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法院或仲裁机构可将特别补偿增至200%。
特别补偿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情况:救助人对构成环境污损威胁的船舶或货物进行了救助作业并支付了合理的费用,不论这种作业是否根据自愿的原则,还是沿岸国公共当局依照公约第5条的规定,处于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采取强制或干预政策而进行的。只要救助人支付的合理费用超过其根据第13条的规定获得的报酬,并且没有重大过失,救助人就有权依照第14条的规定从该船的船舶所有人获得相当于其花费用的特别补偿。
停车场刮蹭逃逸的后果,指出其可能构成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肇事逃逸等特定行为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关于逃逸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罪后表现说”、“独立行为说”和“分别情况说”,每种观点对逃逸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包括灾情上报与统计、自然灾害救助款物使用、救灾捐赠管理等方面。同时,文章还概述了甘肃省近五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包括旱灾、低温冷冻和雪灾、洪涝、风雹和火灾等,并对自然灾害的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
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定义和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立法设立该基金,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许多市未成立相应基金、资金有限无法全面救助等问题。文章还介绍了救助基金的垫付程序,包括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的垫付流程。总的来说,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在实际应用中
行政执法在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文章阐述了行政执法的定义、主体、依据、性质和目的。其中重点讨论了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和权限,以及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文章旨在说明行政执法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