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7”与“马货1017”碰撞事故
时间:2024-05-2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04年5月23日2219时,“恒瑞7”与“皖马货1017”在南京水道梅山排污管红浮上500米处发生碰撞事故。事故造成“皖马货1017”船舶沉没、恒瑞7号船首破损。
一、航道、水文、气象情况
航道情况
事故发生地位于南京水道的上端,即乌江水道与凡家矶水道的汇合处。航道呈向左弯曲,水流由左岸偏向右岸,属于中水期,流速为每小时5公里。航道总宽度为900余米,北面为大型船舶上行航道,南面则分为大型船舶下行航道和小型船舶上行航道。
气象情况
事故发生时的天气为晴到多云,东南风3-4级,温度在17-30度之间,能见度良好。
二、事故经过
船舶"恒瑞7"本次航行是从宁波北仑港装载矿粉4500吨,目的港是南京梅山一区码头。5月23日13:30,船舶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由于没有可用泊位,船舶在新河口1号白浮附近锚泊等待。20:20时,船舶备车并起锚,沿着北岸上行航道前往靠码头的位置。主机转速为每分钟175转,航速为7节。船长程某驾驶船舶,22:05时,船舶经过平下三山过江电缆,由于需要靠岸,船长决定逐渐将船位向分隔带附近移动,以便过江。20:10时,船长注意到下行船舶之间有一段较大的空档,便立即命令左舵横驶过江,之后沿着南岸继续上行。船舶与岸边的横距为300米,在小型船舶上行航道内与下行船舶按绿灯交替行驶,与下行船舶的横距至少为200米以上。当船舶行至板桥汽渡附近时,船长注意到前方有一艘汽渡船准备靠码头,于是命令右舵将船首稍微向右调整。23:11时,机舱三管轮到驾驶台,要求将正在使用的2号舵机切换到1号舵机。然而,在切换到1号舵机后,舵工发现舵无效,再次切换回2号舵机,舵仍然无效。由于舵机故障时舵位在右舵位置上,在两次换舵过程中,船首已经开始向右偏转。此时,船长立即减速停车并倒车,并命令大副抛锚。然而,由于海船从停车到倒车需要一定时间,而抛锚也需要时间,23:15时,船舶与下行船舶"皖马货1017"发生碰撞。船舶"皖马货1017"于2004年5月21日从鄱阳湖装载黄沙1300吨,目的港为无锡。5月23日23:00时,船舶下行至南京板桥汽渡附近。船舶由唐某驾驶,航速约为10公里/小时,船位在下行航道内。23:10左右,唐某发现本船右前方航道外有一艘上行海轮,距离约为500米。一分钟后,唐某突然发现海轮开始向右转向,认为海轮要过江,便拿起高频电话想与对方联系。然而,在联系未成功之前,唐某发现对方向本船冲来,并判断会撞到本船尾部,于是急忙加速并向右满舵,但未能避让。"恒瑞7"船首与"皖马货1017"右舷驾驶台前一米处发生碰撞。碰撞发生后,"恒瑞7"抛锚并停住,而"皖马货1017"船体则在原地转了半圈,船首面向上游。船体破损严重并进水,唐某将船靠近"恒瑞7",将船上人员转移到"恒瑞7"上。约23:20时,"皖马货1017"船舶沉没。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事故经过
发生在夜间能见度良好的特定条件下的重大碰撞事故。两船在东矶列岛的半边山处发生碰撞,导致L轮翻沉,造成七人死亡一人失踪的悲剧。事故责任分析显示,L轮严重违反了避碰规则中的让路船行动和狭水道规定,没有采取任何避让措施,强行横越Z轮船头,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
案情简介
泉州市某海运公司在广西北海市设立办事处并租赁“南京”轮,之后向保险公司申请全损险的过程。该船舶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海事事故,导致碰撞码头和其他船只。保险公司对事故进行了勘察,最终办事处缴纳了保险费并得到了保险公司的退款。文章详细描述了事故过程、保险申请和
-
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
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类型,主要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海商合同纠纷案件、其他海事海商案件以及海事执行案件。海事侵权纠纷案件包括船舶碰撞、海上建设作业等引发的纠纷;海商合同纠纷案件涉及水上运输、船舶建造买卖等合同争议;其他海事海商案件涵盖重大责任事故、海洋
-
案例分析:船舶碰撞案件特殊证据规则
由于船舶碰撞案件的事故现场无法保留,关键性的证据容易消失,也容易事后补作或更改,所以船舶碰撞案件的证据制度有鲜明的海事特色,具有与普通民商事案件不同的证据规则。因此,船舶碰撞案件当事人的举证对碰撞事实的认定显得十分重要。双方船舶于2344时在长江南槽5-6
-
船舶碰撞损失赔偿责任
-
船舶碰撞事故中不可抗力的认定
-
我国船舶碰撞事故的构成要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