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 > 发生海难,怎么确定救助款

发生海难,怎么确定救助款

时间:2024-03-10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476
经常在海上玩耍的人是有可能遇到海难的,当然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是比较低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海难都可以进行求助的,这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那么发生海难,怎么确定救助款?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

一、发生地点

海难救助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根据我国《海商法》的规定,救助行为必须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

二、被救物标的

被救物必须是法律所认可的救助标的。在我国《海商法》中,被救物包括船舶和其他财产。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条所称的船舶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非军事或政府公务船艇。即救助船与被救助船之一必须是我国《海商法》所称的船舶,而另一船可以是非军事或政府公务的内河船、内湖船或20总吨以下的小船。

三、遭遇海上危险

被救物必须遭遇海上危险。海上危险的存在是救助行为产生的前提,只有当船舶或其他财产面临可造成损失的真实危险时,救助行为才是必要的。

四、自愿原则

救助行为必须是自愿的。自愿原则是海难救助的构成要件之一。这里所指的自愿是指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自愿和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务的自愿。救助方在法律和职责上无救助义务,只有在自愿提供救助的情况下,救助成功后才有权获得救助报酬,否则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救助有效果

救助行为必须产生有效果。有效果指被救船舶或其他财产全部或部分得救。如果有救助行为但无救助效果,救助方无权请求救助报酬,因此海难救助不能成立。这是国际公约和各国海商法普遍接受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

综合考虑的情形

1、被救财产的价值

根据一般情况,救助报酬不应超过被救财产的三分之一。

2、冒险的性质和程度

考虑被救船舶、所载旅客、船员、货物以及救助人和救助船舶所面临的危险性质和程度。

3、救助成效

救助人的救助成效是评估救助行为的重要因素,无效果无报酬。

4、时间、费用和损失

考虑救助方进行救助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费用和所遭受的损失。

5、技术措施和技能

考虑救助方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技能,以及投入的救助工具。

6、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

考虑救助方或救助设备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

7、及时性

考虑救助方提供救助的及时性。

8、船舶和设备的有效性和价值

考虑救助方船舶和设备的有效性,以及处于准备使用的状态和价值。

9、救助方的性质

考虑救助方的性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海上救助通常是外来力量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人命进行援助的行为。其目的是维护航行安全并促进贸易航海的便利和利益。救助形式通常采用“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但现代海上救助也采取其他形式,如“无效果、有一定报酬”,旨在防止和减少海上

  •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包括船长、船员等的工资、人身伤亡赔偿、船舶相关费用缴付、海难救助款项给付以及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等。同时介绍了船舶登记的种类,包括开放登记、船舶所有权登记和船舶临时登记等,其中临时登记适用于特定情况如购买或新建船舶、出海试航

  •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问题。即使船舶沉没,其优先受偿权依然存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享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包括船员工资、人身伤亡赔偿、港口费用、海难救助和财产赔偿等。沉船所有人需在船舶沉没后一年内申请打捞,否则将丧失所有权。打捞费用、保管和处理费用

  •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担责吗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时,救助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救助人不承担责任,损失应由侵权人承担。见义勇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在遭受损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加害人赔偿或受益人适当补偿。同时,见义勇为致人死亡是否违法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正当防卫

  • 船长死亡由谁代理船长职务
  • 船舶优先权的内容是什么
  • 请求海难救助报酬突破了“无效果,无报酬”的限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