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拖航合同,又称海上拖带合同。根据我国《海商法》第155条的定义,海上拖航合同是指承托方使用拖轮将被拖物从一地拖至另一地,被拖方支付拖航费的合同。
承拖方,也称拖方,是海水拖航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承拖方指的是使用自己拥有或租用的船舶,为他人提供海上拖航服务并收取拖航费的人。承拖方可以是专业性海上拖航企业,也可以是打捞、救助企业。随着海运业的发展,驳船运输日益增多,而驳船需要靠拖船拖带。此外,用于石油开发的钻井平台等钻井设备也对海上拖航业有较大需求。因此,很多航运国家成立了专营或兼营海上拖航的企业。
被拖运方是海上拖航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是被拖物的所有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被拖物可以是驳船或其他无动力船舶、钻井平台、浮码头、浮吊等海上漂浮装置,以及失去动力的船舶等。
根据《海商法》第七章的规定,海上拖航合同不适用于以下情况:第一,拖船在港区内提供对船舶靠离码头及其他操纵的服务;第二,救助方拖带被救助物的拖带行为;第三,拖轮所有人拖带其所有的或经营的驳船进行货物运输。
海上拖航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承拖方和被拖方的名称和住所、拖轮和被拖物的名称和主要尺寸、拖轮马力、起拖地和目的地、起拖日期、拖航费及其支付方式,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除上述规定的事项外,通常合同中还包括以下条款:拖轮的适航与适拖、被拖物的适拖、安全港口保证、留置权、绕航、救助、滞期费、共同海损、责任与免除、合同的解除、索赔及程序、法律适用等。
广州海上救助打捞局与**集团海南东方船务有限公司之间的拖航合同纠纷案。被告公司的工作人员王*江与原告签订了《拖航合同》,虽然未盖单位公章,但被告公司承认了合同的效力并支付了部分费用。海事法院认定该合同有效,判决被告公司支付余款、垫付的费用及利息。同时
海上拖航合同的定义及其相关法规。海上拖航合同是一方利用船舶为他人提供拖航服务并收取费用的协议。承拖方可以是专业企业或打捞救助企业。《海商法》对海上拖航合同有明确规定,但不包括港区内的服务、救助行为及货物运输等情况。随着海运业发展,海上拖航服务得到进一
海上拖航合同的相关内容。该合同定义为我国《海商法》中的第155条,指的是承托方使用拖轮将被拖物从一地拖至另一地,被拖方支付拖航费的合同。承拖方可以是专业海上拖航企业或打捞、救助企业。合同内容主要包括双方名称、拖轮和被拖物的信息、起拖地点和目的地等,并
拖航,指用拖轮牵引各类非自航移动式钻井平台及其它勘探装置在海上航行的作业。承拖方在起拖前和起拖当时,应当谨慎处理,使拖轮处于适航、适拖状态,妥善配备船员,配置拖航索具和配备供应品以及该航次必备的其他装置、设备。承拖方应当按合同约定的港口将被拖物交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