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难救助 > 海难救助概述

海难救助概述

时间:2024-02-28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511
一、海难救助的概念

海难救助的法律要求

一、救助行为的地点

根据我国《海商法》规定,有效的海难救助行为必须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由于海上风险较大,海难救助制度的确立与此密切相关。

二、被救助的标的

根据我国《海商法》,被救助的标的是船舶和其他财产。船舶包括海商法所定义的船舶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非军事或政府公务船艇。被救助的船舶可以是内河船、内湖船或总吨位不超过20吨的小船。

三、遭遇海上危险

被救助的船舶或其他财产必须面临可造成损失的真实危险,才能触发救助行为。只有在存在海上危险的情况下,救助才具有必要性。

四、自愿的救助行为

自愿原则是海难救助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救助方和被救助方都必须自愿参与救助行为。救助方自愿提供救助服务,被救助方自愿接受救助服务。救助方在法律和职责上没有对遇险海上财产提供救助的义务,成功救助后有权获得救助报酬,不救助则不承担任何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

    海上救助的定义和目的,海上救助通常是外来力量对遭遇海难的船舶、货物和人命进行援助的行为。其目的是维护航行安全并促进贸易航海的便利和利益。救助形式通常采用“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但现代海上救助也采取其他形式,如“无效果、有一定报酬”,旨在防止和减少海上

  •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范围,包括船长、船员等的工资、人身伤亡赔偿、船舶相关费用缴付、海难救助款项给付以及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等。同时介绍了船舶登记的种类,包括开放登记、船舶所有权登记和船舶临时登记等,其中临时登记适用于特定情况如购买或新建船舶、出海试航

  •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

    船舶沉没后的优先受偿权问题。即使船舶沉没,其优先受偿权依然存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享有船舶优先权的海事请求,包括船员工资、人身伤亡赔偿、港口费用、海难救助和财产赔偿等。沉船所有人需在船舶沉没后一年内申请打捞,否则将丧失所有权。打捞费用、保管和处理费用

  •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担责吗

    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时,救助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救助人不承担责任,损失应由侵权人承担。见义勇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在遭受损害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加害人赔偿或受益人适当补偿。同时,见义勇为致人死亡是否违法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正当防卫

  • 船长死亡由谁代理船长职务
  • 船舶优先权的内容是什么
  • 请求海难救助报酬突破了“无效果,无报酬”的限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