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超期是指在要求进行工伤认定时,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即超过了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的期限。
1. 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当地工伤社会保险,不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以避免处罚和支付工伤待遇。
2. 用人单位工会组织未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可能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或上级工会组织不知情。
3. 伤者或其直系亲属不知道工伤申请时限,或者由于用人单位不配合而无法提供申请材料。
4. 伤者不了解工伤待遇的具体标准,或者用人单位私下达成协议后反悔。
5. 因第三人原因导致职工受伤,用人单位或伤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忽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受理用人单位或伤者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的工伤认定申请,无法获得法规规定的工伤认定书。
2. 伤者无法启动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的劳动能力鉴定。
3. 如果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伤者无法从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有两种观点认为伤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救济:
1. 通过工伤保险赔偿案由获得救济,依据是《劳动法》和国务院《条例》的相关规定。
2. 直接通过一般民事损害赔偿案由获得救济,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1. 第一种观点的优点是无户籍歧视,统一城乡伤者赔偿标准,适用无过错原则,并且举证责任倒置。缺点是对于工伤认定主体和劳动能力鉴定主体的争议较大。
2. 第二种观点的优点是伤者能得到完全赔偿,赔偿金额可能超过工伤待遇赔偿。缺点是存在户籍歧视,城乡伤者赔偿标准不一致,适用过错原则,举证责任对伤者不利,以及增加用人单位负担。
无论采用哪种救济途径,伤者都需要经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和劳动争议申诉两个环节。如果这两个环节不予受理,伤者才能向法院起诉。在申诉或起诉前,伤者应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赔偿金额和申请时效或诉讼时效。
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诉讼或仲裁申请时效分为两种情况:
1. 伤情不严重的,自停工留薪期满起计算,即自伤者受伤之日起满12个月计算(特殊情况下为24个月)。
2. 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应从作出司法鉴定之日起计算。
以上两种情况均适用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
工伤认定的期限遵守、认定程序以及超过期限的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因忽略期限而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详细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包括申报、受理、调查和认定等环节。最后,对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情况,提出了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的
如何证明脑出血为工伤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申请材料,包括员工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合同、申请书、个人身份证明、事故情况材料和旁证材料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包括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和停工留薪期鉴定、申请赔偿数额仲裁以
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及工伤待遇和工伤医疗费的解决方案。当事人需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员会将在60日内作出裁决。对于工伤待遇问题,需先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当事人在解决工伤医疗费问题时需注意不超过本
法律咨询:上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单位说对方全责,没有义务再给我申请工伤,无奈只能自己申请。但是申请一直没有结果,医院说按规定不能给我开假条了,但我现在还不能上班,应该怎么办呢?
上班路上遭遇交通事故的咨询问题。当对方全责且单位没有义务申请工伤时,受伤员工应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并寻求交通事故赔偿。律师建议员工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交通事故赔偿,注意时效,并可委托律师维护权益。根据相关法律,员工可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