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请求,根据解决办法和程序规则进行审理和裁决。
2. 投诉人及其代理人的姓名(名称)、邮政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
3. 注明与投诉人联络的首选方式,包括联系人、联系方式及联络地址。
4. 选择处理争议的专家,可以选择一人或三人专家组。如果选择三人专家组裁决争议,投诉人应从专家名册中选择三名候选人,并写明专家姓名。投诉人也可以授权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代其指定专家。
5. 提供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或其代表、代理人的姓名(名称)和详细的联络信息,包括邮政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
6. 写明争议域名。
7. 确定争议域名的注册服务机构和/或注册代理机构。
8. 提供投诉人所依据的对争议域名享有的权利或合法利益的证据。
9. 根据解决办法,说明提出投诉的理由,特别是应明确说明:
a) 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的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名称或标志相同,或具有足以导致混淆的相似性;
b) 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权益;
c) 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的注册或使用具有恶意。
10. 根据解决办法第十三条所寻求的救济方式。
11. 如果存在就同一域名争议而提起的司法或仲裁程序,应说明并提交相关的资料。
12. 声明已向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和相关的注册服务机构和/或注册代理机构发送或传送投诉书副本。
13. 投诉书的结尾应附有声明,由投诉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的代理人签字或盖章,确认投诉是根据相关法律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及程序规则提出的,投诉书所载信息完整准确,投诉及救济主张仅针对注册域名持有人,不涉及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及专家组专家,也不涉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及注册服务机构、注册人员及域名注册代理机构。
14. 提交能够证明权利状况的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作为附件。
存在权属争议域名购买行为的法律风险。域名在数据传输中标识计算机电子方位,在交易中如存在权属争议,可能导致资金与精力损失。为避免风险,建议在购买前咨询律师并拟定合同,若转让方隐瞒争议应追究违约责任。域名交易专业性强,寻求专业律师协助以确保权益。购买存在
商号制度的立法形式问题,指出我国商号制度由多部法律组成,但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同时,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尚未得到正确界定和确立,商号的构成要件也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完善商号法律制度,确立商号权的知识产权属性,并明确商号的构成要件。
域名从最初的技术概念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标识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域名成为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商业形象代表,具有宣传和销售功能。域名的商业标识价值不断上升,成为企业竞争的对象。然而,域名资源有限,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域名抢注现象。
商品包装和装潢的特点。商品包装和装潢直观反映商品内容,具有美化商品和宣传的作用,但不具有专有性和独占性,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变更。知名商品的包装和装潢反映了经营者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应受到法律保护。仿冒知名商品的包装和装潢是不正当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