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参加人 > 刑事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刑事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时间:2025-08-0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689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一般是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的,而公安机关人员有回避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那么刑事案件,当事人可不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要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刑事案件中,当事人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然而,这一要求需要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进行讨论和决定。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公安机关负责人回避的申请。如果当事人向公安机关提出要求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给同级人民检察院,那么最终的决定将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进行讨论和决定。

回避制度的背景知识

审判人员的回避义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规定,审判人员(包括各级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在以下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而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

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2.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 曾经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 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5. 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回避的情形

如果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1. 未经批准,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2. 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3.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委托人报销费用的;4. 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5. 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好处的。通过回避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刑事案件的公正、公平、公开审理,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回避申请的提出及处理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当司法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如果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回避申请的处理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的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参与

  • 申请回避的方式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法律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回避情形包括与案件当事人存在亲属、利益关系等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情况。另外,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或违规会见,否则将依法追

  • 回避的种类及其含义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其中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自行回避指公安司法人员遇到法定情形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相关机关提出申请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指令回避则是在公安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且当事人未申请其回避时,有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解释,包括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犯罪地的确定、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的规定。被害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结果发生地以及计算机网络犯罪地。审判人员有特定情形时应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 刑事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 勘验人员的回避义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