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2日凌晨,福建某船务公司属下“xdl”号干杂货轮(总吨位938吨)从连云港载运1900吨小麦准备驶往广东揭阳港,途经榕江的关埠河段,由于存在驾驶操纵不当,违章逆向行驶,碰撞某码头公司属下的交通油库码头东侧系缆墩,造成该部分的水泥一大角脱落,两段栏杆受损倒落,系缆墩和人行引桥的连接部分出现裂缝,人行引桥与主码头部分的水泥连接部分被震落,码头工作间的屋顶、内外墙出现裂缝,玻璃震裂。事发当时原告在主码头的几名值班人员均立足不稳,有明显的被震感觉,随后即向该货轮大声喊停,但该轮不予理睬反而加速离去。事发后,某码头公司立即向潮阳海事处报案,并多次与某船务公司进行交涉,要求其对此次撞击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专业仪器鉴定,并给予合理赔偿。但某船务公司仅委托不具有法定资格的某船舶工程处进行水下人工触摸检查,并未使用仪器,对赔偿方案也一再地推托。
经庭审质证,原告对上述二个鉴定报告均无异议,二被告则均有异议,在庭审中始终紧紧地“逼问”鉴定人,并在庭后提出了书面的《重新鉴定申请书》。被告某船务公司代理律师辩称的内容主要为:
被告二的代理律师辩称的内容主要为:被告二并非本案的必要共同被告,原告需另行起诉。鉴定人而除当庭接受双方询问作出口头答复外,庭后还就二被告提交的《重新鉴定申请书》作出了书面回复,对上述二个鉴定报告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主要观点有:
本案作为一宗船舶碰撞码头设施损害赔偿的海事侵权案件,经过了一系列起诉、立案、时间跨度长、技术难度大的专业鉴定阶段、海事诉讼保全、法庭调查取证、证据交换和质证、开庭审理、补充鉴定书面答复阶段等程序,至今已历时将近10个多月,无论是庭审或是庭后各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均是据理力争、对抗激烈,几次和解均差点陷入僵局,好在合议庭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能加以耐心的说服,再加上各方代理律师从中斡旋加以配合,最终于近日在合议庭的主持下达成由二被告在10日内通过法院帐号向原告一次性支付人民币60万元赔偿数额的和解意向,本案总算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这也是各方当事人一种最佳的利益均衡吧。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定义、主体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该制度适用于重大海损事故,对事故责任主体的赔偿请求进行限制。主体条件包括船舶所有人、救助人、相关责任人员及责任保险人。但随着航运业发展,海事责任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需完善主体范围。索赔可分为可限制和不
中国轻工业原材料总公司与船务公司、海运公司等之间因无正本提单放货引发的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涉及多份合同、提单以及货物交付等情况。中国轻工与白猫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又与另一家公司签订了协议书,涉及委托开证、货物交付等事宜。最终,货物在抵达汕头港后被提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包括装卸或转运时货物落海、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而运输迟延引起的损失和费用不在平安险范畴之内,船员行为中的过失或不履行职责造成的货物损失则可能有免责情况。
船舶碰撞指船舶与船舶在水上接触而发生的损害事故。海商法所指船舶碰撞,为航海船之间的碰撞。航海船与内水船的碰撞,类推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同时具备上述4个条件,便在当事人间发生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关系。过失船舶的船东,对被害船舶及旅客,按侵权行为负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