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2日凌晨,福建某船务公司属下“xdl”号干杂货轮(总吨位938吨)从连云港载运1900吨小麦准备驶往广东揭阳港,途经榕江的关埠河段,由于存在驾驶操纵不当,违章逆向行驶,碰撞某码头公司属下的交通油库码头东侧系缆墩,造成该部分的水泥一大角脱落,两段栏杆受损倒落,系缆墩和人行引桥的连接部分出现裂缝,人行引桥与主码头部分的水泥连接部分被震落,码头工作间的屋顶、内外墙出现裂缝,玻璃震裂。事发当时原告在主码头的几名值班人员均立足不稳,有明显的被震感觉,随后即向该货轮大声喊停,但该轮不予理睬反而加速离去。事发后,某码头公司立即向潮阳海事处报案,并多次与某船务公司进行交涉,要求其对此次撞击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专业仪器鉴定,并给予合理赔偿。但某船务公司仅委托不具有法定资格的某船舶工程处进行水下人工触摸检查,并未使用仪器,对赔偿方案也一再地推托。
经庭审质证,原告对上述二个鉴定报告均无异议,二被告则均有异议,在庭审中始终紧紧地“逼问”鉴定人,并在庭后提出了书面的《重新鉴定申请书》。被告某船务公司代理律师辩称的内容主要为:
被告二的代理律师辩称的内容主要为:被告二并非本案的必要共同被告,原告需另行起诉。鉴定人而除当庭接受双方询问作出口头答复外,庭后还就二被告提交的《重新鉴定申请书》作出了书面回复,对上述二个鉴定报告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主要观点有:
本案作为一宗船舶碰撞码头设施损害赔偿的海事侵权案件,经过了一系列起诉、立案、时间跨度长、技术难度大的专业鉴定阶段、海事诉讼保全、法庭调查取证、证据交换和质证、开庭审理、补充鉴定书面答复阶段等程序,至今已历时将近10个多月,无论是庭审或是庭后各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均是据理力争、对抗激烈,几次和解均差点陷入僵局,好在合议庭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能加以耐心的说服,再加上各方代理律师从中斡旋加以配合,最终于近日在合议庭的主持下达成由二被告在10日内通过法院帐号向原告一次性支付人民币60万元赔偿数额的和解意向,本案总算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这也是各方当事人一种最佳的利益均衡吧。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的一起申诉案件。申诉人次-仁因错误逮捕向拉萨市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申请,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最终向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案件涉及申诉人被拘留、逮捕及释放的过程,以及赔偿申请、不予确认、复议、刑事确认复查和
国际贸易中的无单放货问题。无单放货指承运人将货物交给未持有正本提单的收货人。国际贸易中,凭正本提单提货是基本原则,无单放货属于违约和侵权行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规避无单放货风险的通知。文章还介绍了无单放货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案例分析。
不同情况下的共同海损案例分析及责任承担问题。文中分析了途中烧毁的饲料损失应由A公司承担,途中湿毁的饲料损失由A公司和船舶公司共同承担的国际法规依据。此外,还阐述了由于承运人延迟装船导致饲料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应由承运人负责,并且承运人有权向托运人追偿。
我国对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采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即碰撞当事方只对因其故意或过失引起的不法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海商法对三种过失情况引起的船舶碰撞分别规定了处理方法。各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