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在主合同纠纷未经起诉或仲裁,并且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保证人有权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方式。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债务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债务人和保证人的责任没有先后之分,只要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债权人就可以在保证期间内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履行债务。
1、保证期间的定义: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约定或根据法律推定,在主债务履行期满后,保证人能够容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也就是说,当债务到期未偿时,债权人可以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超过这个期间,保证人将不再承担责任。
2、保证期间的特点:
保证期间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有所不同,保证期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于诉讼时效期间中关于中止、中断、延长的规定。也就是说,保证期间到期后即届满,不得延长。
3、保证期间的约定:
保证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如果未约定,则推定为主债务履行期满后的6个月。对于约定中含有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清偿的情况,视为约定不明确,推定为2年。
因此,如果一张借条上只写明保证人为某某某,法律效果如下:
1、推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2、推定保证期间为6个月。
1、在诉讼时效即将届满之前,要求借款人重新签订借条。如果借款人不同意,可以向借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根本不写明还款日期。因为2年的诉讼时效是从还款日开始计算的,如果没有明确约定还款日期,债权人首次主张债权的时间即为起算点。在没有明确还款日期的借条中,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归还债务,因此,债务人要证明债权人主张债权的时间也非常困难(需要借款人提供证据)。而无明确还款日期的保护时效为20年,如果在借款之日起20年内未主张债权,债权将完全丧失。
 
	
	   反担保协议中反担保人担保期限的约定以及反担保的多种方式。反担保协议可约定担保期限,未约定则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反担保方式包括土地使用权反担保、存单质押反担保、企业保证反担保等七种。这些措施有助于消除借入人心理障碍,促进合约订立和履行。
 
	
	   一起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件。借款人刘某未按时还款,担保人崔某也未履行担保责任,引发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崔某的保证责任方式。评析指出,虽然借条上注明崔某为一般保证,但法律解释认为该注明不具备法律上的意义。最终根据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认定崔某应承担连带责任
 
	
	   保证合同的要素,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和担保的范围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保证合同的适用规定,包括保证人为公司提供担保的情况、担保合同无效但主债有效的情况以及主债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等。
 
	
	   保证方式的约定对能否直接起诉担保人的影响。根据《担保法》,保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一般保证下,需先起诉债务人并依法强制执行其财产后,才能起诉保证人;连带责任保证或未约定保证方式的情况下,债权人可直接起诉借款人或保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