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对选择之债的影响
时间:2025-06-07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对于债务,债务人是需要及时履行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因为这样那样的权利,会造成给付不能,不能履行债务。那么,给付不能对选择之债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情况:剩余的给付仍有可供选择的情况
如果在多个给付中发生了一个给付不能的情况,而剩余的给付仍然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情况,那么选择债仍然存在于剩余的给付之上。
第二种情况:只剩下一种给付的情况
如果在多个给付中因为给付不能而只剩下一种给付的情况下,由于选择权已无法行使,该选择之债将成为简单之债。
第三种情况:所有给付都无法进行的情况
如果所有给付都陷于给付不能的情况下,将适用法律关于履行不可行的规定处理。因给付不能而导致选择债特定的情况,属于前述第二种情况。
选择之债的选择权归属
选择之债的选择权可以归属于债权人、债务人或第三人。一般国家民法都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选择权属于债务人。即选择之债,依法律的规定而产生者,通常由法律规定其选择权的归属;由当事人约定而产生者,依当事人的约定确定选择权的归属;当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也无约定时,权衡债务人及债权人的利益及保证债的顺利履行,选择权应属于债务人。选择权人行使选择权,以一方的意思表示确定一种给付,使债成为简单之债,发生法律关系的变动,因而选择权为形成权。选择权属于双方当事人时,为非专属权,可以继承,也可以基于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而移转于其他承受人;但当第三人享有选择权时,原则上应由第三人行使,不得转移于他人。选择权与债权有附从关系,一般也不得与债权分离而让与。
选择之债选择权的行使
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时应以意思表示向对方为之,选择的效力,因意思表示到达于相对人时发生效力,无须相对人的承诺。由第三人行使选择权的,多数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须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为意思表示,但也有的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向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人为意思表示即可,如日本。第三人所为的同一内容的意思表示,同时到达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同时发生选择的效力,先后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以后一意思表示到达时发生选择的效力;第三人所作的内容相异的两个意思表示,无论同时或先后到达债权人及债务人,均不发生选择的效力。选择为意思表示,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当意思表示有瑕疵时,如错误、欺诈、胁迫等,可构成选择无效或可变更、可撤销的原因。选择权人为选择的意思表示时,可以采用明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默示的方式。选择的意思表示一经达知当事人即发生选择的效力,非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同意,不得随意撤回或变更。对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的,其撤回或变更应征得相对人的同意;对第三人行使选择权的,其撤回或变更应同时征得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同意。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方式
拆迁补偿的两种方式: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货币补偿操作简单,避免后续问题,方便被拆迁人选择住房。产权调换则是拆迁人以实物形式进行补偿,通过交换房屋产权来实现。两种方式都有明确的补偿标准,以确保公平合理。
-
履行不能的判断标准
判断债务履行不能的标准。依据一般社会观念,当债务无法强制执行或履行将导致不适当代价、危及生命或违反重大义务时,应视为履行不能。但履行困难、债务人缺乏资力、可选择的给付以及货币债务和利息债务等情况,不能简单认定为履行不能。
-
给付对选择之债的影响
给付对选择之债的影响,包括剩余给付的选择情况、选择权的归属及行使方式等。当发生给付不能时,选择之债将受到不同影响。选择权的归属可归于债权人、债务人或第三人,其行使以意思表示确定一种给付,使债成为简单之债。选择权的行使适用民法关于意思表示的规定,包括明
-
区分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的法律意义
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的法律意义。选择之债具有选择权和履行不能的特点,其选择权的行使可使选择之债转变为简单之债。两者在标的物的确定和履行不能的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简单之债的标的物特定且单一,而选择之债的标的物多样,容易引发纠纷。简单之债一旦无法履行即产生
-
私闯民宅罪的立案标准解析
-
债权人应该怎样追债
-
事实婚姻如何协议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