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海事赔偿 > “豫驻货607轮”自沉事故案例分析

“豫驻货607轮”自沉事故案例分析

时间:2025-01-03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843

船舶情况

船舶所有人

根据资料显示,豫驻货607的船舶所有人为河南省**县航运公司陈*怀。

船舶经营人

豫驻货607的船舶经营人为河南省**县航运公司。

船舶基本信息

豫驻货607的船长为40.80米,船宽为7.9米,型深为2.95米,总吨为264,净吨为148,建造于1999年5月。

船舶载重线证书

根据船舶载重线证书,豫驻货607的核定干舷为A级航区500毫米,B级航区400毫米。然而,根据幸存者回忆,该船舶实际干舷只有约200毫米左右。

船舶适航证书

豫驻货607的船舶适航证书有效期至2003年6月20日。然而,根据证明,该船舶当时已经不适航。

船上人员情况

根据幸存者口述,豫驻货607船上共有四人,包括船主赵*涛、妻子宋*芬、女儿赵*娟和儿子赵*光。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人都没有四等船舶适任证书。

事故经过

根据幸存者赵*光的描述,船主赵*涛在2003年11月28日以48万元的价格从亲戚陈*怀处购得豫驻货607。然而,双方并未办理船舶过户手续,船舶证书上的船舶所有人仍为陈*怀。

2003年11月30日,豫驻货607从江西湖口装载了约450吨的沙子,准备下行至扬州。船舶实际干舷约为200毫米左右。这是赵*涛驾驶豫驻货607的第一次航行。

12月2日晚上10点左右,豫驻货607经过南京长江大桥,3日凌晨2点左右到达龙潭水道2号系船浮,准备过夜。豫驻货607系船浮时使用了一根直径为3厘米的尼龙缆绳。大约2点30分左右,空载船舶豫驻货0226靠近豫驻货607,并停靠在其右舷。豫驻货0226的船主赵-宝是赵*涛的侄子。两船事先约定在此过夜,并在船上各点亮一盏锚灯。

3日早上5点左右,赵*光在豫驻货607的驾驶室里被缆绳断裂的声音惊醒。醒来后,他发现船头已经被水淹没,驾驶室周围已经完全被水包围。门已经无法打开。赵*光只能打碎驾驶室的玻璃才能逃出来。当他逃出来时,豫驻货607已经完全沉没。幸运的是,赵*光被豫驻货0226救起,其他三人随船沉入江中。

船舶沉没后,船主的亲戚出资进行了打捞工作。豫驻货607于2003年12月16日被打捞出水。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豫驻货607的锚爪将船首戳穿,导致船首舱进水并最终导致船舶沉没。根据赵*光的回忆和沉船打捞后的发现,豫驻货607的船首配备有一个四爪锚,但锚没有被提升到甲板上,而是悬挂在船首。在系泊时,船首与浮筒的距离过近,受涨潮和过往船只引起的浪潮影响,船首向浮筒靠近,导致锚夹在浮筒与船首之间,最终锚爪将船首戳穿,导致船舶进水并沉没。

其他因素

本次事故的另一个因素是船舶超载。根据现场勘查,船体的破洞位于水线以上。如果没有超载的话,即使锚将船体戳穿,船体也不会进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严重住院仅14小时便离奇死亡。患方指控医方未进行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起诉法院。律师根据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医方存在多项医疗过错,包括未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进行规范治疗、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经治医生的医疗过错与患者

  • 井盖缺失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分析

    城市中井盖缺失事故的四种责任类型及其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井盖缺失事故的责任认定难点,如权属主体、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瑕疵的法律依据等,结合具体案例,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指出井盖管理人的责任承担问题。

  •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

    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的一起申诉案件。申诉人次-仁因错误逮捕向拉萨市人民检察院提出赔偿申请,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最终向高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案件涉及申诉人被拘留、逮捕及释放的过程,以及赔偿申请、不予确认、复议、刑事确认复查和

  • 国际贸易中的无单放货问题

    国际贸易中的无单放货问题。无单放货指承运人将货物交给未持有正本提单的收货人。国际贸易中,凭正本提单提货是基本原则,无单放货属于违约和侵权行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规避无单放货风险的通知。文章还介绍了无单放货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案例分析。

  • 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 共同海损案例分析及责任承担
  • 工伤认定争议案例分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