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经济法 > 国际贸易 > 反倾销 > 反规避:解析规避行为和反规避措施

反规避:解析规避行为和反规避措施

时间:2025-03-04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8779
WTO与反规避

一、规避行为的概述

反倾销中的规避行为,通常被称为circumvention。规避行为削弱了反倾销税对倾销的抵消作用,使得不公平竞争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反规避措施的主要内容是,如果调查核实了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则可以将原反倾销税令的征收对象扩展到这种“变换”的产品上。

反规避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贸易救济制度,被许多成员国广泛使用。然而,世贸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反规避的条款,需要通过对过去的探讨和对未来的展望进行研究。

二、常见的规避行为

常见的规避行为包括进口国零件组装、第三国组装或生产、轻微改变产品、后期发展产品等。这些规避行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日韩为了绕开欧盟和美国对其产品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采取了组装零配件并在进口国内以低价倾销的方式。由于该方法十分隐蔽,欧盟和美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立法以制止这种规避行为。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曾拟订了《邓克尔草案》,其中首次纳入了反规避条款的草案。然而,由于各成员国意见分歧太大,未能就反规避条款达成任何协议。

三、多哈回合中的反规避复审提案

在多哈回合反倾销规则谈判中,美国提出了关于反规避的提案。美国的目标是将反规避的规定纳入协定,形成一项多边规则,并明确规避的两种形式,以及制定统一和透明的反规避调查程序规则。

然而,对于规避的定义、标准、是否重新考虑倾销和损害因素、是否考察动机、原产地确立标准、国别跳跃等问题,各方存在诸多异议。因此,多哈回合规则谈判很难形成一个关于反规避明确的规定并将其纳入反倾销协议。

四、欧盟反规避立法与实践

欧盟反规避立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176/187号条例之前,通过原产地规则和海关分类制度来规制可能的规避行为。第二阶段是在第176/187号条例之后,通过专门的立法来规制进口国组装规避行为,而其他形式的规避行为仍由原产地规则和海关分类制度来调整。第三阶段是在第328/494号条例之后,首次对规避行为进行了定义,并对第三国组装规避和进口国组装规避做出了专门的规定。

2004年,欧盟通过第461/2004号条例对第384/96号条例进行了修改,对反规避条款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其更为苛刻。

五、欧盟反规避的实体规定

根据欧盟的反规避立法,规避行为是指第三国与欧盟之间或受反倾销措施约束国家的个别公司与欧盟之间贸易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没有充分正当的理由或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且有证据表明造成了反倾销税的救济作用被削弱了,同时有证据表明与先前确定的同类产品的正常价值相比较构成了倾销。具体的规避行为包括对产品的轻微改变、通过第三国转售受反倾销措施约束的产品、在受反倾销措施约束的国家重新安排销售方式或渠道、在欧盟或第三国对零部件进行组装等。

根据定义,规避行为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在原出口国或第三国与欧盟之间存在贸易方式的改变;贸易方式的改变没有充分正当的原因或经济上的理由;反倾销税的补救效果正在遭到破坏;有证据表明存在倾销。

六、欧盟反规避的程序性规定

欧盟的反规避调查可以由欧委会主动发起,也可以由成员国或利害关系方提出请求。反规避调查的立案需要具备充分证据,而调查程序则适用于反倾销调查的程序规定。调查结束后,欧委会会发布一个公告,宣布反规避行为成立或不成立,从而决定是否扩大反倾销措施的适用范围。反规避措施的执行是将规避产品纳入反倾销税的征收范围,并根据原始反倾销调查中确定的倾销幅度确定反倾销税率。

七、美国反规避立法与实践

美国是最早适用反规避的国家之一。1984年,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韩国的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随后,韩国出口商改用向美国大量出口零部件,并在美国组装成彩色电视机进行销售,以规避反倾销税。为了应对这种规避行为,美国通过了《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将反规避措施正式纳入美国反倾销法的补充和延伸。

美国的反规避制度包括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的规定、1930年《关税法》第781节的规定、1994年《乌拉圭回合协定法》的规定,以及《美国法典》第19章关税法中的1677j节。

根据美国的反规避立法,反规避措施的范围包括在美国生产或组装产品、在第三国生产或组装产品、轻微改变的产品、后期发展的产品等。如果规避行为被认定存在,反倾销措施将被扩展适用于规避产品或其采用的零部件。

在程序上,美国强调商务部在反规避调查和认定中的作用,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相应救济。一旦规避行为被认定成立,反倾销措施将不可避免地扩展适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概况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 中国企业应对外国反倾销措施的应对措施

    中国企业在面对外国反倾销措施时的情况。文章指出了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如指控次数多、范围广、涉及国家增多以及反倾销税明显偏高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情况,中国企业应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学习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以及积极与政府合作。通过这

  • 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审查的事项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

  • 专家组裁定土耳其对埃及反倾销措施的申诉不成立
  • 反倾销法对中欧鞋业贸易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现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