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单位承包期间,债务不能直接扣除个人工资。然而,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转化。以下是相关依据:
个人债务是民事关系,受民法调整,个人有履行赔还义务。劳动报酬是个人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两者并非同一法律关系。除非个人同意,用人单位无权代扣个人工资,这样的行为是违法侵权的。然而,个人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时发放劳动报酬。通过法定程序,这两种关系可以转化为债权关系,即债权人起诉,法院判决或裁定赋予法律上的责任关系,对方可以请求法院根据个人收益(包括工资)来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
法院批准扣除债务人工资收入时,扣除的金额取决于债务人的工资水平,但不得全额扣除,需要保留债务人一定的生活所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在扣留、提取收入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予以办理。
1、根据生效判决,执行法院可以依法扣除被执行人的应得收入,包括每月工资及绩效工资、租金收入、股息、红利等。然而,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月需预留基本生活保障费。《民诉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中“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的规定适用于自然人被执行人,而不适用于法人被执行人。
2、当离退休人员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时,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离退休金、养老金发放单位或社会保障机构协助扣划其退休金、养老金,用于偿还债务。
3、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协助法院执行的义务。在执行阶段,执行法院向协助单位送达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协助单位协助查封被执行人的债权。协助单位有协助法院查封的义务。如果协助执行义务人在收到人民法院要求其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履行,导致已履行的财产无法追回,除在已履行的财产范围内与被执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外,可以追究其妨害执行的责任。
职业病鉴定期间工资的计算方法。在诊断、观察期间,工资标准依据诊断结果确定。劳动者未患职业病时,应保证其病假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若确诊为职业病,观察诊断期间应支付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此外,用人单位需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劳务合同的内容,涉及甲乙双方的基本信息、雇用期限、聘用岗位及职责、待遇、聘期管理和双方责任等方面。合同采用人事代理方式聘用乙方从事相关工作,并详细规定了乙方的义务、工资待遇、劳保用品和工作工具等。同时,合同还涉及了聘用期间的人事档案管理、续聘、解除聘
分公司倒闭后员工辞退的赔偿问题。公司辞退员工需遵守劳动合同法规定,提前通知并支付额外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应支付未签订期间的二倍工资。公司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员工倒闭情况,否则需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赔偿标准依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