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与县保育院之间存在劳动争议,王某要求保育院为其补缴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费。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终局裁决,要求保育院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然而,裁决生效后,保育院未履行该义务。王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社保局无法协助执行。
在执行中,争议焦点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事项无明确执行内容,是否应裁定不予执行。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照裁决内容执行。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和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保育院未履行裁决确定的义务,法院应当依法执行。尽管裁决未确定具体的社会保险费数额,但法院可以要求社保局协助测算和执行。社保局无法协助执行的依据并不适用于此裁决。
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裁定不予执行。裁决只是笼统地规定了保育院应为王某办理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但王某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相关通知的范围。由于社保局无法协助执行,法院无法执行裁决,应告知当事人可以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裁决内容对申请执行人的社会保险费具体数额并不明确,且社保局无法协助执行。王某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不符合相关通知的范围。因此,法院无法强制要求社保局协助办理补缴社会保险费。根据劳动法和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缴纳,并可加收滞纳金。对于裁决事项无明确执行内容的情况,申请执行人可以重新申请仲裁或另案主张权利。
确认劳动关系案件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裁决并不属于一裁终局。终局裁决仅限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特定案件,且金额需符合规定。其他劳动争议可提起诉讼。同时,确认劳动关系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突破性设计,包括一裁终局、延长仲裁时效、缩短审理期限、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减轻经济负担以及突出调解程序等内容。该法律对申诉时效的期限、中止、中断和特殊规定作出了界定,但未设立最长权利保护期限。该法律的实施将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的方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可以通过工作证、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工装、个税完税证明、考勤记录等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提供了认定劳动关系和劳
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失败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途径。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等争议,以及不愿协商、调解或仲裁时的处理办法。公司拖欠工资会接受劳动、人社、住房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