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由司法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自诉案件的法理依据是国家将这类案件视为主要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案件,因此,赋予被害人起诉权。作为公民的一种权利,被害人对于这种诉权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正是基于这种处分权,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还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可见自诉案件有一些民事案件的特征。
我院在审理自诉案件时运用了民事案件的审理方法,给当事人留下处置权益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调解手段,让当事人互相谅解、化解矛盾,并解决了执行难的赔偿问题,创造了和谐的当事人关系。
对于自诉案件的调解,法律的规定较原则,这就给承办人留下了较宽松的办案环境和发挥余地的空间。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只要双方当事人愿意,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协议是认可的。但是,很多当事人很难自行达成协议,往往需要法官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劝说,这就要求我们办案法官深入领会法律的精髓,坚持公正的立场,并根据案件的具体实际情况处理案件。
大多数的自诉人是以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为手段,达到获得较高赔偿数额的目的,所以自诉人积极追求调解,并以放弃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为前提。而被告人为了避免被追究刑事责任,也希望达成调解,同时,考查被告人的经济状况和“人格可信度”,一般我们掌握的标准是,不能即时清结的要求被告人签收调解书时至少支付大部分的赔偿款。因为调解书一旦签收,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就转化为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否则,如果被告人拒不付款,自诉人不仅失去了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还可能得不到赔偿款,这样自诉人权益就难以得到保护。
当事人在庭外自行和解的情况下,自诉人在和解以后会到法院撤诉。我们要了解当事人和解的经过,查明其中是否有胁迫、欺诈行为,以及赔偿情况。一般来说,无外来因素影响,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自行达成和解且赔偿款全部付清,应当裁定准予撤诉。不能和解、调解的案件应当立即开庭审理。简易程序的适用并当庭宣判,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限,提高办案效率。
被告在一审判决结果不服时提起上诉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被告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在第二审中,原告需准备再次诉讼,包括出庭。第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为终审,不能再次上诉,但可申诉。
xxx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xxx犯强奸罪为被告人xxx出庭辩护的辩护词
被告人被指控犯强奸罪的辩护内容。辩护人对公诉人指控的罪名不持异议,但认为法庭不能仅凭刑法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被告人。因为被告人在与被害人交往过程中,并不知道对方是未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并且已经尽到了应当的注意义务。此外,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性行为
商家“偷一罚十”规定的合法性分析。商家不具备行政机关身份,无权设置处罚规定,这一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申辩权与诉讼权,构成对窃物者合法权益的侵犯。此外,商店规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拒绝接受。因此,商家规定“偷一罚十”是不合法的。
民事诉讼一审法院的操作流程,包括立案及分案、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开庭及开庭后的工作流程以及结案后的工作流程。在立案时需提交诉状、证据材料和交纳费用,分案后由庭长分给各办案法官。在开庭前需完成保全、发诉、庭前证据交换等工作。庭审程序包括核实身份、告知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