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1年4月28日修订的《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结婚,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结婚。该规定确定了法定婚龄,它代表了最低结婚年龄,并非强制结婚年龄或最佳结婚年龄。这一规定与鼓励晚婚晚育的政策并不矛盾。
2001年11月9日,总政治部发布的《军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军队提倡和鼓励晚婚。男性军人达到二十五周岁,女性军人达到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被视为晚婚。这一规定在法定婚龄的基础上将结婚年龄提高了三岁。
2003年4月3日,中央军委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军队鼓励晚婚晚育。男性达到二十五周岁以上,女性达到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被视为晚婚。这些规定并未规定女性年龄偏高时,是否可以不要求男性军人达到晚婚年龄才能结婚。
根据《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男性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结婚,女性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结婚。
未达法定婚龄而结婚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未达法定婚龄,通过欺骗、弄虚作假等手段办理结婚登记并获得结婚证书;二是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未达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对于未达法定婚龄而登记结婚的情况,适用无效婚姻的规定。对于未达法定婚龄但以夫妻关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况,在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如果男女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应按事实婚姻处理;在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后,如果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应办理结婚登记;如果未办理结婚登记,则按同居关系处理。
本节特指未达到法定婚龄的无效婚姻。
无效婚姻从结婚时起就无效,不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始终不被视为法律认可的夫妻关系,彼此不享有夫妻的权利,也不承担夫妻的义务。例如,当事人没有互相扶养的义务,没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不产生姻亲关系。
未达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视为非婚生子女。然而,无效婚姻男女所生的子女不被视为非婚生子女。当无效婚姻被宣告后,无效婚姻的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婚姻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同时,当事人必须妥善处理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如果当事人无法就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达成协议,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律判决。
无效婚姻的当事人虽然没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同居期间可能会有各种收入,形成共有财产或共同债务。当事人在同居期间获得的财产按照共同共有处理,除非有证据证明财产属于当事人的一方。对于这些财产或债务,当事人应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将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作出判决。在财产分割时,法院不会简单地将财产平均分配,而会考虑双方对无效婚姻的形成和维持是否存在过失和错误。
结婚的法律条件及婚姻关系的法律特征。首先,结婚的法定条件包括达到法定婚龄、双方完全自愿以及禁止强迫和干涉结婚。此外,《婚姻法》规定了婚姻关系的成立具有三个基本的法律特征,即结婚主体是男女两性、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以及结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并承
认定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违反一夫一妻制、有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患有禁止结婚疾病以及未达到法定婚龄等。对于无效婚姻财产分割,遵循一般共有财产原则处理,当事人可协商处理或诉诸法院。涉及疾病或抚养情况的可按特别规定处理。
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不宜结婚的疾病以及未到法定婚龄等。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和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这些情况下的婚姻可能被视为无效,且离婚时有一定的法律规定需要遵守。
办理结婚登记所需的归档材料及相关条件。首先列举了办理结婚登记所需归档的材料,包括《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等。接着详细阐述了结婚登记的条件,包括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以及符合一夫一妻制等。最后强调了这些条件的相互关联性,缺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