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申诉请求的对象不同,刑事申诉案件可以分为两类:不服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以及不服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处理决定的申诉。
根据提出申诉的主体不同,刑事申诉案件可以分为被告方申诉和被害方申诉。被告方的申诉可以由被告人、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提出。被告方申诉的对象可以是人民法院已经生效且正在执行或已执行完毕的刑事判决、裁定,也可以是人民检察院不起诉或撤案决定。
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刑事申诉包括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以及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
县级人民检察院管辖以下申诉:
县级人民检察院以外的人民检察院管辖以下申诉:
申诉人需提供以下申诉材料:
根据《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第四十条,对不服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经复查后,如果认为确有错误,人民检察院应制作《提请抗诉意见书》,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理。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抗诉的,应制作《抗诉书》,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审查起诉部门应出席再审法庭,对人民法院的再审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不服各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经复查决定抗诉的,应制作《抗诉书》,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审查起诉部门应出席再审法庭,对人民法院的再审活动实施法律监督。
刑事申诉权是公民根据我国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指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导致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公务处理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处理的权利。刑事申诉是刑事诉讼中对于此种申诉权的具体体现。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刑事申诉包括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以及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包括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具备刑事申诉主体资格的是原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受委托的律师也可以代理申诉。
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法律对再审抗诉的提出没有规定期限
上诉审程序中抗诉的提出方式和相关法律限制。抗诉由特定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对特定级别的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没有规定期限。抗诉的提出方式需制作抗诉书,载明相关内容和证据。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后,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无需经过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刑事抗诉的概念及程序。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存在错误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有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抗诉书是检察机关行使审判监督职权
民事案件终审不服如何申请再审的问题。当事人对生效判决或裁定有异议,可向上一级法院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逾期未作出裁定,当事人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例外情况、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与证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受理的范围及提出方式。其中,刑事申诉的范围包括不服检察院的刑事处理决定和不服已生效的法院判决、裁定。刑事申诉的提出方式需明确申诉主体资格及提交申诉材料的要求。申诉人需提供申诉书等必要的材料,并注明联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