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婚姻法》规定了法定婚龄。根据法律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如果未达到法定婚龄而结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欺骗、弄虚作假等手段办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另一种是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未达法定婚龄,尚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公开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而形成的事实婚姻。
法律规定最低结婚年龄主要考虑两个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而社会因素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发展的要求。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男性达到22周岁、女性达到20周岁的最低结婚年龄,就是基于上述两个因素的考虑。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促进计划生育的开展和降低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推动四化建设的发展。此外,《婚姻法》还规定了“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所谓晚婚是指男性达到25周岁、女性达到23周岁以上结婚;晚育是指女性24周岁后生育第一胎。需要注意的是,晚婚晚育的规定与法定婚龄的规定在性质和效力上是不同的,法定婚龄具有强制效力,而晚婚晚育是一种鼓励性的规定。在实践中,晚婚年龄不能替代法定婚龄,但应积极倡导晚婚晚育。如果当事人双方均已达到法定婚龄且坚持要求结婚,则应依法准许。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未达到法定婚龄并不一定导致婚姻无效,具体需要根据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未达法定婚龄但已经登记结婚的情况,适用无效婚姻的规定。有权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只能在婚姻当事人一方未达到法定婚龄之前提出。如果婚姻当事人双方已经达到法定婚龄,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婚姻将转化为有效婚姻。
对于未达法定婚龄但以夫妻关系同居的情况,适用有关事实婚姻和同居关系的规定。对于1994年2月1日之前达到法定婚龄的情况,按照事实婚姻处理;而对于1994年2月1日以后达到法定婚龄的情况,应当补办结婚登记,如果不补办,婚姻将被视为无效,并按同居关系处理。
结婚的法律要求,包括自愿性、法定婚龄和一夫一妻制原则。结婚必须是双方的完全自愿行为,法定婚龄为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申请结婚的双方必须没有配偶,只能为未婚者、丧偶者或离婚者。这些规定体现了婚姻自由原则和我国国情。
婚姻法规定的不适合结婚的情形,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以及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同时,也介绍了结婚的积极条件,包括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以及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则。
谎报结婚年龄骗取结婚证的处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此类婚姻将被认定为无效,当事人应在达到法定婚龄后重新登记结婚。对于无效婚姻,财产处理和子女的问题也需依照法律规定进行。
婚前所购房屋的产权属性问题,婚前全款购买的房屋属于个人财产,而婚前首付和贷款购买的房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存在争议。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夫妻共同财产的特征,包括主体、获取时间、来源、所有权和处理权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无法证明财产归属的推定和夫妻一方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