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异议、复议的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对于违法执行行为的异议提出,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而对于执行标的的异议提出,应当在该执行标的执行完毕前提出。
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异议是在执行过程中针对两种情况提出: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可以提出执行异议。当事人指的是本案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例如,在查封、冻结被执行人财产时,执行员未作出裁定,被执行人认为该行为违法,这种情况就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时,也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案外人指的是本案当事人以外的人。例如,执行员根据甲方的申请,查封、变卖乙方家中一台电脑,但丙方提出该电脑实际上是其所有,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这种情况也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或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的,均可称为执行异议。
执行异议的提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人必须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人必须是案外人。
2. 必须向执行法院提出。
3. 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提出。如果执行程序已经终结,案外人再提出异议,将被视为新的争议,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不能作为执行异议处理。
4. 一般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
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异议的提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提出异议的人应为案外人,即指诉讼双方当事人之外的人。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提出不同意见不属于执行异议。
2. 执行异议应针对执行标的提出。执行标的是指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财产权利或行为等内容。案外人可以提出被执行的财产属于自己所有,或认为被执行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涉及自己的利益。但对人民法院执行员的工作方法或态度等提出的意见不属于执行异议。
3. 执行异议应在执行过程中提出。若执行工作已经完成,案件终结,案外人有异议,只能通过新的诉讼处理,不属于执行异议。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山东省推行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的相关内容。公证债权文书具有与法院生效裁判、仲裁裁决同样的执行效力,能缩短执行时间并降低实现债权的成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司法局联合下发文件规范该公证文书的执行工作,全市法院将其视为执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确保相关案件得到
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时间,依据《民诉意见》第293条规定,各地法院有决定权。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了一个执行案件,被执行人在一年内分期给付执行款完毕,申请执行人要求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对于计算利息的时间和方式,存在不同观点,但最终笔者认为应根
关于保全裁定的送达问题。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被保全人应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如有异议可提出复议。紧急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需提供担保。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需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执行立即开始。未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法院将解除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