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利益是指相对于现有利益而言,人们期望中的利益。它包括销售商对未来利润的预期、股民对股票收益的预期、赌徒对博彩收益的预期等。预期利益尚未实现,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
预期利益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纯粹风险指的是只有损失可能发生而没有获利可能的风险,如房屋所有者面临的火灾风险、汽车所有者面临的碰撞风险等。当火灾或碰撞事故发生时,当事人只会遭受经济损失,而与预期利益直接相关的利益也会受到连带影响。例如,汽车损坏后无法赚取收入,工厂发生火灾后生产利润必然减少。
投机风险则是指具有赢利和受损两种可能性的风险,例如股票和期货交易。当事人可能赢利,也可能亏损甚至赔本。
在保险实务中,有些预期利益可以作为保险利益。例如,在海洋货物运输保险中,投保人在投保时可能尚未获得货物所有权,此时货物是投保人的预期利益。但如果投保人作为货物的买方,其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就成为必然。因此,在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保险人可以承保投保人的这种预期利益。另外,利润损失保险可以弥补被保险企业因意外物质损失而停产或停业导致的预期利润损失。保险人的责任是补偿从物质损失发生起直至生产完全恢复到发生损失前期间的预计利润损失,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延伸利益。
然而,保险人通常不会承保股票和期货交易等投机风险的预期利益。如果保险人承担这种责任,可能导致保费过高,使投保人无法承担,或者保险人无力支付高额的赔偿金。
2000年1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保险大专教材《保险概论》在“保险利益构成的条件”一节中,未将具有投机性的预期利益排除在保险利益之外。该教材中提到:“期待利益又称‘预期利益’,是指将要获得的、合法的、可以实现的利益,如预期利润、预期运费等。一般来说,仅有预期利益不能认为具有保险利益,但是依附于现有利益上的预期利益也可承认,只是在受损索赔时,这种预期利益必须已成为现实利益。”(《保险概论》126页)。
然而,股票交易需要有本金、股息或红利依赖于本金而产生。如果炒股失败,可能不仅无利可得,甚至本金都会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预期利益还不如银行存款的利息稳妥,显然是一种现实的利益损失。根据上述引文,这种投机性的预期利益是否也可以作为保险利益呢?如果按照这个范围承保,那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将变成一句空话。因此,在界定可保范围时,应明确地将投机性预期利益排除在外。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该制度是海商法中的核心,旨在保护船舶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促进航运业发展。随着立法逐渐统一,该制度已制定国际公约并得以实施。其虽受质疑,但仍是合理且必要的,保障了海上运输业的有序发展。
签订不平等合同后的处理方法。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可以申请撤销因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合同中涉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条款无效。当事人可请求变更或撤销显失公平的合同,但不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指出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或侵权人应承担责任。同时,探讨了无因管理损害赔偿问题,包括管理人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管理人在处理事务时必须以合理、有利于当事人利益的方式进行,并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