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合伙是指根据协议,由两个以上公民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共同劳动的合作关系。
合伙人应当就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达成书面协议。
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共同管理和使用。合伙经营所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有。
个人合伙可以起字号,并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的经营活动。
个人合伙的经营活动由合伙人共同决定,合伙人享有执行或监督的权利。合伙人可以推举负责人。合伙负责人和其他人员的经营活动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民事责任。
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协议约定的方式,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偿还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债务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在民事诉讼中,应以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为诉讼当事人,由合伙负责人作为诉讼代表人。合伙负责人的诉讼行为对全体合伙人产生法律效力。未起字号的个人合伙,合伙人在民事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合伙人人数众多的,可以推举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全体合伙人产生法律效力。推举诉讼代表人应当办理书面手续。
公民按照协议提供资金或实物,并约定参与合伙盈余分配,即使不参与合伙经营或劳动,或者提供技术性劳务而不提供资金或实物,但约定参与盈余分配的,都视为合伙人。
全体合伙人对外承担合伙经营的亏损额应负连带责任,对内应根据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或出资比例分担;如协议未规定,可以按照约定的或实际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担。但是对于造成合伙经营亏损的有过错的合伙人,应根据其过错程度相应增加责任。
对于只提供技术性劳务而不提供资金或实物的合伙人,对外也应负连带责任,对内应根据协议约定的债务承担比例或技术性劳务折抵的出资比例分担;如协议未规定,可以按照约定的或合伙人实际的盈余分配比例承担;如果没有盈余分配比例,可以按照其余合伙人平均投资比例承担。
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即使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错误地登记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但实际上是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的,应当按照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的性质对待。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伙协议,也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但具备合伙的其他条件,且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人证明存在口头合伙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伙关系。
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如果有书面协议约定,按照协议处理;如果书面协议未约定,需要经过全体合伙人同意,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为无效入伙。
合伙人退伙,如果有书面协议约定,按照协议处理;如果书面协议未约定,原则上应该准许。但如果退伙给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考虑退伙的原因、理由以及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等情况,确定退伙人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合伙人退伙时分割的合伙财产应包括合伙时投入的财产、合伙期间积累的财产,以及合伙期间的债权和债务。原物入伙时应原则上予以退还;如果一次清退有困难,可以分批分期清退;如果退还原物确有困难,可以折价处理。
合伙终止时对合伙财产的处理,如果有书面协议约定,按照协议处理;如果没有书面协议且协商不成,如果合伙人出资额相等,应当考虑多数人意见进行处理;如果合伙人出资额不等,可以按照出资额占全部合伙额较多的合伙人的意见处理,但要保护其他合伙人的利益。
合伙人互相串通逃避合伙债务的,除了要让其承担清偿责任外,还可以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进行处理。
民法通则第三十五条第一款中关于"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指的是合伙人以个人财产出资的,以合伙人的个人财产承担;合伙人以其家庭共有财产出资的,以其家庭共有财产承担;合伙人以个人财产出资,且合伙的盈余分配所得用于其家庭成员生活的,应先以合伙人的个人财产承担,不足部分以合伙人的家庭共有财产承担。
合伙人个人财产清偿债务的顺序问题,指出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的原则,并存主义和补充连带主义是其中的两种。我国采取补充连带主义原则,即合伙债务的清偿应首先使用合伙财产,不足部分由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此原则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又界定了合伙财产与合伙人个人财
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继承规定。普通合伙人退伙或死亡时,继承人需决定是否成为新合伙人并遵守相关规定。有限合伙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其在企业中的份额。制定合理的继承处理办法有利于保护合伙企业及其债权人的利益。
民法通则及司法解释中关于个人合伙的规定。个人合伙是根据协议由多个公民共同经营、共同劳动的合作关系。合伙协议应包含出资、盈余分配、债务承担等事项。合伙人投入的财产共同管理和使用,合伙债务由合伙人按约定方式承担。在民事诉讼中,个人合伙以核准登记的字号为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个人债务与父母是没有关系的,个人的债务由个人的财产负责偿还,但如果债务人死亡后,父母继承了遗产的,以遗产数额为限偿还债务。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五条,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