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留置 > 留置知识 > 侦查权和调查权的区别

侦查权和调查权的区别

时间:2025-04-03 浏览:5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0449
在发生一些纠纷,或者是案件之后,我们是需要对案件进行调查的,这个时候会有相关的部门来进行,那么侦查权和调查权有怎样的区别?分别是哪个部门?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依据的不同

监察机关调查权的适用依据是监察法,突出体现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侦查权的适用依据主要是刑事诉讼法,突出体现公安机关办案时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公正与效率平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监察机关采取的留置调查措施,不能简单套用或视同于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

监察法对留置的审批程序、留置场所、调查过程的安全和被留置人员饮食、休息、医疗服务等都有极其严格规定,强调保障被调查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申辩权等合法权益。

凡是采取留置措施的都必须经过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设区的市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报上一级监察机关批准,省级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应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

而且,被调查人在留置期间,案件承办人始终坚持以理、以证据服人,以家、国之情感人,通过让其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谈话等方法,促其自我省悟。

行使主体的不同

调查权的行使主体是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是政治机关而非司法机关,决定重要调查事项要由同级党委、上级监委批准。

侦查权的行使主体是具有特定主体资格的机构和人员,这种特定的主体资格由法律来规定和认可。

在我国,能够进行侦查的机关只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其他任何机关、团体或者公民个人都无权行使侦查权。

二者行使主体虽然不同,但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时又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对于监察机关移送的案件,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需要补充核实的,应当退回监察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监察机关调查涉嫌重大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根据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调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

适用对象的不同

监察机关调查权的适用对象是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监察对象是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公安、检察机关等行使的侦查权,适用对象是涉嫌刑事犯罪或经济犯罪的人员,涵盖了涉嫌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公职人员,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和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和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的例外;同时,为完善与监察法的衔接机制,保留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中,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涉嫌犯罪行为的侦查权。

公职人员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案件,由监察机关与公安、检察机关等协商解决管辖问题,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配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留置时间限制

    《监察法》中留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次,但延长时间仍有限制。省级以下监察机关如需延长留置时间,需经上级批准。监察机关在采取留置措施时,必须依法进行,并可请公安机关协助配合。

  •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派出所无权采取留置措施。监察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涉嫌职务违法或犯罪的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包括涉及重大复杂案情、存在逃跑或自杀风险、可能串供或销毁证据等情形。对于涉嫌行贿或共同职务犯罪的人员也可采

  • 保释和取保候审的区别

    保释和取保候审在我国大陆的区别。保释制度在我国并不存在,而取保候审是刑事侦查阶段的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范围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等。取保候审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 留置措施的频次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频次和规定。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需集体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批准,省级监察机关则需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留置措施后应通知被留置人单位或家属,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权益。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可申请延长一次。若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并移送司法机

  •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
  • 留置的解除手续及相关规定
  • 侦查权和调查权的区别
留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