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 > 中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及其内容

中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及其内容

时间:2025-03-04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1199

中国行政法学的起步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提出

中国的现代行政法学起步较晚,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提出距今也不过十五年时间。1983年出版的中国第一本行政法学教科书《行政法概要》并没有提出行政合理性原则,当然该书提出的诸项原则也可以包含合理性原则的一些内容。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界定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界定是本文立论的基础。虽然行政合理性原则已经确立起来,但对其内容或要求的表述上则各有不同。下面是对行政合理性原则的一些可能内容的总结:

1. 符合客观规律。

2. 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符合法律目的。

4. 行政行为具有合理的动机。

5. 决定的依据要客观充分。

6. 符合正义。

7. 行政行为的作出应考虑相关的因素,而不应考虑不相关的因素。

8.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9. 行政行为应符合公正的原则。

10. 平衡性(权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平衡)。

11. 平等对待。

12. 办事公正不徇私情。

13. 反对和防止偏见。

14. 行政机关不得不作为或故意拖延。

15. 遵循合理程序。

16.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

17. 违反合理行政原则也需承担法律责任,等等。

可以看出,有关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论述主要集中在对行政权符合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法律目的等方面的要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 中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及其内容

    中国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及其内容,介绍了该原则提出的背景、界定和可能的内涵,包括符合客观规律、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法律目的等。该原则要求行政行为符合公正、正义和平衡性,反对偏见和徇私情,同时也需要遵循合理程序并承担法律责任。

  •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种来源,包括国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规定以及行政法学理论的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法诉讼的相关规定,包括复议和起诉的程序、条件和法律规定等。这些来源和相关法律知识的阐述对于公民了解和参与行政诉讼

  •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历史发展

    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及其历史发展,包括宪法的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文章介绍了撤职案的提出和审议,以及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法律法规的适用原则。此外,还详述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的监督权,包括财政收入的自主安排和使用、财政预算支出等方面的内容。公民享有的监督权也作为

  • 深入解析行政合理性原则
  • 行政诉讼需要行政合理性有哪些原则
  • 行政复议证明责任分担需要哪些证明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