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驱逐出境 > 驱逐出境的对象及适用范围

驱逐出境的对象及适用范围

时间:2025-09-1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1444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国家会对一些人进行驱逐出境;被驱逐出境的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是不能够再次入境的,对于驱逐出境的对象我国是有相关规定的;那么驱逐出境的对象有哪些呢?驱逐出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为了给大家答疑解惑,手心律师网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以下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驱逐出境的对象是指在中国居留或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无国籍的自然人。具体来说,驱逐出境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在我国境内居留的犯罪的外国人

这些外国人可能是在中国已经定居、工作或学习的。无论居留的目的如何,只要在我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犯罪,都可以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第二类:在我国境内停留的犯罪的外国人

这些人包括在我国进行访问、考察、讲学、经商、科技文化交流、短期进修、旅游、探亲、过境等活动的外国人,以及国际列车的乘务员、航空器机组人员、海员等。他们在我国境内犯罪时,也属于驱逐出境的对象。

第三类:在外国具有居留资格并在我国犯罪的外国人

这类外国人在我国境外犯罪,但根据我国刑法有权管辖。无论其在我国是否居留,只要犯罪行为符合我国刑法的管辖范围,都可以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驱逐出境的方式

驱逐出境的方式主要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

独立适用

对于那些犯罪情节较轻,不宜继续滞留中国境内的外国人,且不需要判处主刑的情况,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

附加适用

对于那些犯罪性质较严重,已经判处了主刑或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可以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外国人,不适用驱逐出境的刑罚。

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

我国对于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比较灵活。根据刑法规定,适用驱逐出境并非必然,而是根据案情、犯罪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考虑我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需要。

根据难民公约的规定,国家在驱逐难民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1. 除非因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理由,否则不得驱逐难民。即使出于上述理由进行驱逐,也必须按照法律程序作出判决,并给予难民合理的期间,以便他们取得合法进入另一国家的许可。
  2. 除非有正当理由认为难民会对该国安全构成威胁,或者难民已经被生效的判决确认犯有特别严重的罪行,从而对该国社会构成危害,否则该国不得以任何方式驱逐或送回难民,特别是对于因种族、宗教、国籍、社会团体参与或政治见解而受到威胁的难民。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

    中国刑法中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判处管制本身对家人影响不大,但在孩子参军或报考公务员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法律对管制期间的活动有明确规定,如违反将面临处罚。同时,家庭的社会形象和经济状况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判处管制对家人的影响较小,但需注意

  • 在限期内未出境,可以强制出境吗

    我国相关法律对于外国人或境外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出境的处理方式。对于未在规定期限内出境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强制其出境,被遣送出境的人员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入境。同时,还涉及催告责任、决定责任、执行责任、事后监管责任以及其他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 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 驱逐出境的对象及适用范围

    我国法律规定中驱逐出境的对象及其适用范围。对象包括在中国居留或停留并犯罪的外国人,包括已定居、工作或学习的外国人以及访问、考察、讲学的外国人等。驱逐出境的方式包括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但被判无期徒刑以上者除外。同时,在驱逐难民时,应遵守难民公约的规定,

  • 驱逐出境的适用对象
  • 哪些犯罪行为可能被判没收财产
  • 解除限制出境的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