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必须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期限内,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只能进行两次。每次调解时都必须制作调解记录。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通知当事人或代理人参加调解时,通常使用书面通知。口头通知必须在调解记录中记载。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必须事先通知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并请求变更调解时间。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到或在调解过程中退离,将计为一次调解。
以下人员可以参加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
上述人员必须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调解,每方参加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必须向交通事故办案人员提交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明确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如果在调解过程中当事方更换调解参加人,将连续计算调解次数和时间。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调解时限将中断。
对于重大、复杂的交通事故,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必须经过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在调解中,如果调解参加人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未规定的赔偿项目和要求,将不予调解。
在确定抚养人时,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必须提供有抚养关系的证明。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必要,可以要求进行公证。
如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调解书时必须明确以下事项: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不得转接赔偿款项,但涉外事故除外。
交通事故责任者必须按照所负的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贴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
具体的损害赔偿标准如下: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申请交警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申请调解。调解程序包括申请调解、参加调解的人员、调解开始时间、调解程序、调解期限、调解书的内容以及调解的终止等。调解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能维护双方权益,具有期限短、效率高的优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
交通事故调解的原则和程序。调解基于自愿、合法和事实清楚的原则,包括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分析事实、确定损害赔偿责任、计算赔偿金额和确定赔偿方式等步骤。调解中应遵循全面赔偿和公平合理的原则,保护被害人利益,恰当维护被告人权益,不能以赔代罚或多赔
交通事故调解的时间限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扣留车辆时,有明确的处理时限;对于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根据不同情况也有相应的时限规定。此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开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