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期内未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要求双倍工资呢
时间:2025-07-16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法律规定和责任主体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是订立劳动合同的责任主体。不订立劳动合同被视为违法行为,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特殊情况下的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是否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双方当事人未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需支付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呢?实际上,法律对此未作明确规定。然而,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应允许用人单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与劳动者保持事实劳动关系状态。
案例:停工留薪期内未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能否要求双倍工资呢
案例背景
2012年11月8日,尚先生被某建筑公司雇佣,负责钢筋加工工作。然而,他在入职后的第6天,由于操作设备不当导致右臂受伤。公司将尚先生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并在他伤愈出院后安排他完成停工留薪期。尽管公司按照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了停工留薪期工资,但未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尚先生受伤3个月后,以公司未与其订立劳动合同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然而,仲裁委员会审理后驳回了他的申诉请求。
法律分析
根据前述分析,尚先生在刚入职时发生了工伤,而在受伤前,他尚未达到法定的1个月内订立劳动合同的时限。受伤后,双方的劳动关系处于一个特殊阶段。在此期间,尚先生无法正常提供劳动,他能否提供劳动以及提供何种程度和岗位的劳动都无法确定。因此,在停工留薪期间,双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无法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事实上也无法与他订立劳动合同。然而,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这段时间内,公司也不得与他终止劳动关系。因此,应视为公司存在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免责事由,无需向尚先生支付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但是,如果尚先生在治疗结束后仍然返回公司工作,公司应在1个月内依法与他订立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失业保险领取条件
中国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和一次性失业金的申领流程。失业人员需满足缴费满一定期限、非自愿失业、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等条件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需提交申请、经过资格确认和审核认定等流程,才能申领一次性失业金。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
-
企业裁员的法律适用条件
企业裁员时的法律适用条件,包括经济性裁员的条件以及涉及的其他特殊情况如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转产或技术革新等。文章还介绍了裁员程序、禁止裁员人员以及裁员优先留用人员的规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试用期员工在裁员中的特殊情况以及争议和风险点。在立法不完善的情况
-
试用期完离职扣一半工资的法律问题解析
试用期完离职扣一半工资的合法性问题,明确指出这一行为违法劳动法规。同时详细解释了试用期主动离职的工资支付问题以及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途径。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能否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投资
事业单位能否进行投资的问题。根据国家政策,事业单位在符合允许范围并满足相关程序和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注册法人企业。个人名义注册企业涉及违法使用国有资产,因此不被允许。对于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区别,主要在于工作性质、工资收入、保险福利和用人管理等方面。
-
合同工违纪的处罚依据
-
公司倒闭后员工的赔偿问题
-
法院工作人员的晋升与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