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
如果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供地,建设单位必须取得有效期内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及国有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或其他相关文件。
如果建设项目以出让方式供地,建设单位必须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必须取得发展改革等项目审批部门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
如果建设项目涉及环保、城管、国家安全、消防、文物保护等部门,建设单位必须提供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申报。窗口工作人员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交给项目经办人。
项目经办人接到申报材料后,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并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报。
经审核申报材料合格后,项目经办人进行现场勘察。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由项目经办人完成会签工作并转设计科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窗口发给项目单位。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报件,由项目经办人填写“退件通知”经窗口回复建设单位。
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过程中,如果发现该建设项目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并允许他们进行陈述和申辩。
如果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提出需要听证的要求,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听证。
如果申请人要求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内容,必须重新提出申请,并按照规定程序换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六个月。如果逾期未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将自行失效。申请人如果需要延续有效期限,必须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紧密相关,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区别主要在于发生原因、适用的审判机关、审判对象和法律后果不同。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流程和行政诉讼第二审程序的具体内容。
《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提审和指令再审的规定。上级法院有权在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下级法院的判决进行重新审判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文章还介绍了提审和指令再审的适用情形、审理程序以及决定主
北京市针对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法律措施,特别是随地吐痰等行为的处罚规定。草案中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等行为最高可被罚款500元。同时,文章还概述了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申辩与听证、作出处罚决定等步骤。
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审理期限一般为两个月内宣判,最长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案件可延长。法院改变管辖或检察院补充侦查后,审理期限重新计算。检察院有权提出纠正意见。自诉案件审理期限视被告人是否被羁押而定。简易程序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