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纠纷后,医患双方可以进行协商沟通,达成共识后签订调解协议书,以私下解决医疗纠纷。根据民法自治原则,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平等的民事争议。需要注意的是,和解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不能强迫任何一方接受协商解决方式。同时,和解必须遵守合法性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调查显示,超过85%的医患纠纷通过协商解决。
卫生行政部门是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其职责是贯彻实施卫生方针政策,保障人民的健康。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参与解决医疗纠纷是其职责所决定的。当医疗机构和患者无法单独达成协议时,可以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协商。根据《医患事故处理条例》,发生医疗纠纷后,必须先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调解,否则不得提起诉讼。
当卫生行政部门无法成功调解时,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即通过民事诉讼。一般来说,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前,会劝双方进行调解,并以法官身份提供第三者的帮助,称之为司法调解。如果医患纠纷无法通过司法调解解决,法官将进行司法裁决,以国家强制力解决纠纷。
除了以上三种传统的解决方式,医疗纠纷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例如第三方支持下的协商解决和仲裁。仲裁员的选任具有特殊性,可以由法律专家和医疗专家共同组成仲裁庭处理纠纷,结合两个专业的知识使纠纷解决更加高效。然而,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仲裁的案例并不多,因此不在本文的重点讨论范围内。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医疗纠纷调解分为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和法院附设诉讼前调解等类型。除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发展其他调解方式有利于公正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调解具有契约性,不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留二次选择权,最终可采用其他纠纷解决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费用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时不收取费用,并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调解步骤包括申请复印病历资料、提供自述材料、免费咨询、进行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和纠纷调解程序。调解失败时,委员会将免费代理当
医患纠纷的多种第三方调解方式。首先,患者与医院可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签订调解协议书。其次,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可参与调解。再次,当无法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时,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此外,还有仲裁等其他解决途径。仲裁结合法律与医疗专业知识,使纠纷解
宝安区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关于医患纠纷联调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宝安区法律援助处作为第三方介入医患纠纷调解,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共受理医患纠纷案件68宗,办结39宗,其中30宗引导到法院,12宗通过法庭调解结案。通过调解,共为受援人追回赔偿27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