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时间:2025-07-26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提起诉讼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超过规定期限未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直接提起诉讼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对于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三、申请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时效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法律或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有规定,以其规定为准。在紧急情况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规定期限的限制。
四、起诉期限耽误的情况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如果因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除前款规定外,当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延伸阅读
 
  
  
    
   -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规则 国家赔偿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规则。国家赔偿包括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司法赔偿,其诉讼时效为两年。赔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应遵守相关时效规定。因不可抗力等原因无法行使请求权利的,时效可中止。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依法赔偿,否则赔偿请求人 
-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诉讼权利,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根据不同情况向相应法院提起诉讼,并需遵守起诉状的要求和递交规定,包括起诉状内容、递交法院名称、起诉日期等。同时,诉讼时效和费用也是提起诉讼时需注意的事项。 
- 
 	   行政起诉的条件 行政起诉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要提起行政起诉,需满足原告主体合格、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提起诉讼的方式等条件。同时,要注意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起起诉,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注意诉讼时效以及被告主体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事 
- 
 	   遭遇非法征地:维护权益的法律途径 遭遇非法征地时,公民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文中介绍了相关的法律途径和注意事项,包括不能对抽象的行政行为提出起诉,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注意诉讼时效以及被告主体的问题。 
-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 
 	 违法征地拆迁有时效规定吗
   
- 
 	 征地拆迁程序违法安置补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