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的价值体现在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个方面。在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的权益主要包括承包权和经营权。然而,实际上土地流转的是土地经营权。因此,在确定土地流转价格时,必须根据土地经营权来确定。目前,农村存在一些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土地流转行为,如“地下交易”和“一次性买断”,这些都需要予以解决。
许多政策性补贴是与农地承包经营权相关的。在农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后,这些福利应该根据政策要求落实到具体环节。根据保障农民利益的原则,这些福利应该确定到农地的承包权的收益上。
一些地方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田亩上。在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前提下,责任与义务应该由承包方或经营方承担。同时,应明确所形成的资产归属以及流转期满后的处置方式,以便依法依章办理。
农地流转不能改变农地性质,也不能降低原有质量。在农地保护中,应以农地经营者为主,承包者也应具有保护农地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农地不受损害。
政协委员对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建议。文章指出农村农田丢荒现象普遍存在,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五个建议:规范推进农田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种粮补贴标准和放宽补贴范围、加强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农田保护激励与约束机制。目的是提高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中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方享有法定权利和约定权利,如使用、收益、转让、流转土地经营权等,同时也需要承担维持土地农业用途、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问题及其必要性。文章指出在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土地流转的是土地经营权,需解决存在的“地下交易”、“一次性买断”等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流转行为。政策性福利应落实到具体环节以保障农民利益,同时农地保护职责要厘清,确保农地不受损害。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体及相关制度。主体包括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前者以自家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后者以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同时,讨论了完善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制度,包括土地资产评估机制和土地资产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