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复议法》,当事人对海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并提出赔偿请求,应在规定的复议期限内向海关复议机关提出申请。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海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可以在得知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海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当事人对海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并提出赔偿请求,应在规定的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
赔偿请求人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应在《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请求时效内提出。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计算起始日期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
在国家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发生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导致赔偿请求人无法行使请求权的,赔偿请求时效中止。一旦不可抗力等原因消除,赔偿请求时效期间将继续计算。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以及意外事故(如战争)的发生。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解决方法。首先,医患双方可以选择协商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等争议,如协商不成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协商解决的协议书应详细记录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和赔偿数额等。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事人请求进行调解,依据相关条例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