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如果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需要确定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规定,经济补偿金从2008年1月1日起,按照每年补偿1个月职工个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不满半年的按照补半个月计算。如果企业未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未提前解散,经济补偿金应当从职工个人进厂(公司)工作开始计算,每年补1个月,不满半年的补半个月。
根据劳动法,如果单位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解除合同,没有提前通知的,单位应该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此外,如果单位单方面解除合同,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根据市政府2009年第19号令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无力或暂时无力支付欠薪,被欠薪的劳动者本人可以申请垫付欠薪:
欠薪保障金的垫付范围包括企业应付而逾期未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如果欠薪月数不超过6个月,垫付欠薪按照实际欠薪月数计算;超过6个月的,按照6个月计算。垫付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合并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垫付的月工资标准和经济补偿金标准均最高不超过被拖欠时的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
公司解散时未签合同员工的赔偿权利,包括社保补缴、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等问题。同时,文章还解释了经济补偿与经济赔偿的区别,以及关于提前通知与工资支付的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解散通知的重要性等相关内容。
关于合同未履行完毕是否可解散公司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司若因破产等原因需解散,即使合同未完全履行,也可依法解散并清偿债务。公司解散需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而员工需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公司解散决策由股东会和股东大会决定,无需通知员工,但应支付
公司解散时员工补偿的法律规定。当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提前解散时,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给职工。解除合同未提前通知的,单位应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补偿。若公司解散无力支付经济补偿,员工可以采取措施申请垫付欠薪和欠薪保障金。
公司解散时支付员工补偿金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裁员或解散时,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应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裁员原因包括企业破产重整、生产经营困难等,且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也有明确规定。支付标准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