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发现死刑复核案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经检察长决定:
如果检察机关认为适用死刑不当,或者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不应当核准死刑,就应当经检察长决定,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意见。
如果检察机关认为不予核准死刑的理由不成立,依法应当核准死刑,就应当经检察长决定,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意见。
如果检察机关发现新的事实和证据,可能影响被告人定罪量刑,就应当经检察长决定,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意见。
如果检察机关发现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就应当经检察长决定,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意见。
如果检察机关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在办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为,就应当经检察长决定,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意见。
如果还存在其他需要提出检察意见的情形,就应当经检察长决定,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检察意见。
对于最高人民法院同意或不同意核准意见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并书面回复最高人民法院。
对于省级人民检察院提请监督、报告重大情况的案件,如果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具有影响死刑适用情形,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转送最高人民法院。
死缓案件与复核死刑案件的程序基本一致,一般包括报请复核和复核两个阶段。
中级人民法院对于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死缓案件,在上诉期满后当事人没有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抗诉的情况下,应当将该案件主动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在报送案件时,应当提供死缓案件综合报告,连同各种诉讼文书及全部证据等案卷材料一并送交高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时,应当坚持一案一报原则,不得将多个案件合并报送。
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被判处死缓,有的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或其他刑罚(不包括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在报请复核时,应当将全案上报,不得有所保留,以保证高级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全面复核,确保死缓判决的准确无误。
高级人民法院在复核死缓案件时,应当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对死缓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复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与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基本上相同。
民事终审判决后的改判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判决一旦生效,不会再改判。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符合一定条件可申请再审,包括有新证据、原判决有错误等情形,从而可能改变终审判决。需要注意的是,再审申请并不会停止判决的执行。
撤销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包括撤销判决的适用情形、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和法律结果。具体行政行为因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等情况可撤销。行政行为撤销需满足合法要件缺损和不适当性。撤销后,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开设赌场罪与聚众赌博罪的区别,包括规模和组织形式、持续性和稳定性、赌具提供方式以及赌博方式的差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规定,包括聚众赌博罪和开设赌场罪的构成、跨境适用、共犯以及从重处罚的情形。
国家赔偿责任的排除情形,包括虚伪供述、伪造有罪证据、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导致的损害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等。特别提到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后被羁押的情形,国家不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