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利贷担保受法律保护吗
时间:2025-03-19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有人放高利贷的话,这种情况被抓住,一般是需要承担一定的后果的,但是不会犯罪,要是自己是属于不知情,被对方进行高利贷的担保工作会不会受到法律支持?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担保合同的无效性及其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担保人,并且对方采取了欺诈行为,那么这种担保行为是无效的。当协商无果时,被担保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为合同所设定的保证、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形式失去了担保效力。此外,担保人可能还需要承担担保合同以外的其他民事责任。
无效行为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典》第157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应当将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如果无法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的情况下,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除此之外,根据其他法律的规定,还可能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和责任。
《民法典》与《民法通则》的适用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此前,《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了民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的法律后果。根据该条规定,当事人因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生效后,与其相冲突的条例将被废止。因此,在适用法律时,应以《民法典》为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人放高利贷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私人放高利贷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并详细解读了相关法律条文。根据规定,超出法定利率范围的利息是不合法的,出借人要求支付的超出部分的利息将不受法律保护。法院对于年利率在24%以内的利息会给予支持,而对于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将被视为无效,借款人可要求返
-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
-
放高利贷达60万判多久
放高利贷行为的刑事定罪问题。现行刑法未明确规定放高利贷的惩罚,但超过银行贷款利息三倍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若借贷行为涉及非法拘禁他人,如放高利贷等行为,将依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文章还解释了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内容。
-
高利贷的情形及其后果
高利贷的情形及其后果。文章详细列举了高利贷的四种情形,包括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复利的利率标准、借款时先行扣除利息以及使用他人资金转手进行高利出借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放高利贷的后果,包括超出利率标准的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且可能触
-
民间借贷是否违法?
-
高利贷的法律界定和相关罪名
-
什么情况下不保护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