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实施许可,又称为专利许可证贸易,是指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允许他人在特定的时间、地区和方式内实施其拥有的专利,并收取相应的使用费。专利实施许可只转让专利技术的使用权,转让方仍保留专利的所有权,受让方只获得专利技术实施的权利,而不拥有专利的所有权。专利实施许可通过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方式,允许被许可方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专利技术,并支付使用费。
根据专利权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我国专利法对计划许可的规定分为两种情况。
对于国有单位持有的专利,根据国家计划,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决定在本系统内或本辖区内指定某些单位实施某项专利。重要的国有单位持有的专利可以被指定单位实施。
对于非国有单位或个人持有的专利,如果对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并需要推广应用,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向国务院报告后,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该专利。
从两种情况下的计划许可来看,由于专利所有人的所有权并非归国家所有,因此专利法对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或个人持有的专利在计划许可方面有所区别。对于非国有单位或个人持有的专利,计划许可突出了社会公益性,并且在程度上更为复杂和严格,强调必须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专利实施许可的相关内容。专利实施许可是专利技术所有人或其授权人允许他人使用专利的方式,并收取使用费。其方式包括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和普通实施许可。办理专利实施许可需要订立书面合同、支付专利使用费,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备。
专利强制许可的公共利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在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要时,给予实施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强制许可。此外,为了公共健康目的,专利局还可以对药品专利进行强制许可并出口到符合国际条约规定的国家或地区。如专利权人不服决
专利实施计划许可合同的签订事宜。合同涉及专利项目的许可实施、技术内容、工业化开发程序、技术资料提交、技术秘密的保密期限、专利实施许可种类、验收标准和方法、使用费及支付方法、技术服务、后续改进提供和分享、专利权无效和侵权处理以及违约金或损失赔偿等条款。
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主体资格审查、确定合同性质和权利义务、约定专利技术的验收方式,以及使用准确清晰的合同用语等方面。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双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