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变更给对方带来损失的法律处理方式
时间:2025-03-1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签订合同之后其中一方需要去更改合同的内容,但是没有想到自己更好合同的同时,给合同的另一方带来了损失。面对给另一方带来的损失,另一方肯定是会向更改合同方进行追究,要求维权赔偿损失。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一、合同的不可变更原则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旦合同依法成立,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的签订是以法人名义进行的,合同成立后,法人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由承办人或法定代表人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和责任。因此,合同不能因承办人或法定代表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解除,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二、合同变更的法律处理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变更或解除合同属于合法的法律行为,而不是违约行为。然而,变更或解除合同行为的合法性并不能免除负有责任方的一切经济责任。如果变更或解除合同导致一方遭受损失,除非法律规定可以免除责任,负有责任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
三、合同变更的情况
1. 合同性质和内容决定当事人一方可变更合同。有些合同是为当事人一方的利益而设立的,或者某些条款是专为当事人一方利益约定的。如果在合同签订后,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当事人一方不再需要合同所带来的利益,可以变更合同。2. 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并且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在协商过程中,必须明确表示意愿,不能模糊不清。如果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将被推定为未变更。3. 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避免或克服的客观情况。如果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完全履行,当事人允许变更合同以使合同能够履行。然而,不可抗力必须达到使合同无法履行的程度才能作为变更合同的理由。如果在不可抗力发生后,经过义务人的努力,合同仍然可以履行,那么不能以此为合同变更的理由。在某些情况下,变更合同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进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借款协议金额修改的有效性问题
借款协议金额修改、民间借贷利息问题等方面的有效性问题。合同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单方面私自修改无效。未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可视为无偿借贷。利率标准争议可在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标准内确定。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约定无效。复利计算受法律限制,出借人不得将利
-
相关案例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关于齐某某公司与薛某光、安某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的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原告齐某某公司与被告薛某光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要求被告安某某公司在一个月内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文章详细阐述了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相关义务及法律责任,强
-
股权质押与股权变更的法律关系
股权质押与股权变更的法律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可转让的股份和股权可作为质押标的。股权转让限制分为依章程和依合同的两种类型。依章程的限制基于公司章程设定条件,而依合同的限制则根据合同约定对股权转让进行限制。文章还进一步阐述了这两种限制的具体内容和实例。
-
撤销权的效力除斥期间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撤销权的效力除斥期间、合同撤销的情形、撤销权的消灭以及行使撤销权的法律后果。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为一年,超过期限则权利消失。可撤销的合同包括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撤销权的消灭情形包括超过行使期限或明确表示放弃。合同
-
女性哺乳期特殊权益保护
-
担保责任失效时间的规定
-
抵押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