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的刘某和小学教师张某均离过婚,经朋友介绍双方相识,彼此对对方都有好感。经过一年多相处,双方决定结婚,身为女性的张某害怕自己再次受到伤害,便提出结婚时在平等的条件下订立一份“忠诚协议”,约定在共同生活期间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并特别在协议第四项“违约责任”中规定:“若一方在婚内由于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不道德的行为(婚外情),并要以事实为依据,将受到法律制裁和经济赔偿,作为一方对另一方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等赔偿,双方商定赔偿金额为20000元人民币。”刘某爽快地和张某签订了协议。
没想到,好景不长,结婚一年后,张某就听到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自己老公的绯闻,但由于没有证据,张某只能将信将疑,有一次,张某在上班的时间回家拿东西,打开门一看,自己的丈夫竟和一个年轻的女人睡在自己的床上,气愤不已的张某和丈夫发生厮打,并引来邻居们围观,大家都责怪刘某不应该背叛自己的妻子。从此之后,夫妻两人感情一直不和,刘某经常夜不归宿,有时回家喝的醉醺醺并打骂张某,张某无奈之下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对方支付违反“忠诚协议”的罚金2万元。
法庭上,刘某坚持“该协议条款是无效的”,并称自己是出于无奈才签订这份协议的。张某代理律师主张:该条款是夫妻双方对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并未违反婚姻法的原则,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和刘某在自愿基础上订立的协议有效,且张某提供的证据证实了刘某与其他女性的一些行为,可以认为已经违背了夫妻间关于彼此忠实的约定,对于夫妻间的忠诚协议,由于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应予认可,法院判决刘某支付张某2万元,其他夫妻共同财产按法律规定予以分割。
本案中的协议是夫妻双方对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具体规定,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一方由于过错不履行夫妻间的忠实义务,侵害了对方的人身权利,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本案中,张某提供了证据证实了刘某与其他女性的行为,可以认定刘某违反了忠诚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中无过错方的配偶。因此,法院判决支持了张某的索赔诉请是正确的。
根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九条关于夫妻财产归属的约定问题,约定应书面形式且对双方有约束力。另外,夫妻忠诚协议与孩子监护权的有效性被探讨,忠诚协议不得违反婚姻法规定,离婚不意味着丧失子女监护权。签订忠诚协议需注意双方自愿、不限制人身权利、合
黄-竹与王-乾离婚案件中的夫妻忠诚协议效力问题。存在两种分歧观点,第一种认为王-乾应按照协议赔偿黄-竹,第二种则认为该协议内容属于道德规范,不属于法律范畴。作者支持第一种观点,并从各地法院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婚姻法相关规定及私法意思自治原则等方面论述
婚姻保障协议的法律效力,讲述了夫妻关系中男方出轨的情形和忠诚协议的背景意义。法院一般认定此类忠诚协议无效,因此王女士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保障自己的权益。她可以选择要求房产立即过户或通过夫妻财产约定来确保财产分割。总之,《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可以约定财产归属
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中,忠诚协议的合法性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其不违法但无法强制执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符合婚姻法基本精神应受保护。法院对忠诚协议的态度是,不予受理仅以对方违反协议为由的起诉,但认为忠诚协议可视为婚姻中的契约。关于法律效力,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