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审查
时间:2025-07-12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房屋进行征收拆之前,征收部门是需要制订征收补偿方案的,而征收补偿方案是需要公告的,被征收人可以对方案进行审查,那么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应当怎样进行审查?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一、审查方案的主体和公告主体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案》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针对国有土地的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应由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并报市、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同时,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及时公布征求意见情况以及根据公众意见所作的修改。对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应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进行拟定和公告。即应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进行制定和公告。在审查征收补偿安置方案时,首要考虑的是方案的主体和公告主体是否合法合规,对于不合法的主体,应坚决予以否定。
二、审查方案的法律依据
应审查方案是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制定,对于特殊项目可能还需要法定的审批手续。若征收补偿安置方案没有合适的法律依据,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三、审查补偿标准的确定时间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征收方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迟迟未制定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直至几年后当地房产价值发生巨大变化后才制定该方案,并利用几年前的房屋价值标准来确定房屋征收安置补偿方案的情况。对于被征收方而言,这无疑是侵犯其权益的行为。被征收方应及时提出异议,不要在征收方的误导下草率签订补偿协议,应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己的合理补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两者性质、立法目的、起算时间、期间变化以及人民法院处理方式均不同。同时概述了拆迁补偿流程,包括拆迁人申领许可证、发布公告、宣传和解释、确定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以及达成补偿协议等步骤。
-
农村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方式
农村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方式,包括被征地村落建制撤销和未撤销两种情况下的补偿标准。对于被拆除房屋,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货币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考虑了被拆除房屋的重置单价结合成新、土地使用权基价及价格补贴等因素。对于具备易地建房条件的区域,被拆
-
拆迁安置方式
拆迁安置方式的多种选择。平房拆迁可选择宅基地换房或货币补偿;别墅拆迁可选择安置或货币补偿;非住宅拆迁主要采用货币补偿。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因土地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国有土地征收补偿不得低于市场价,集体土地补偿标准至少为重置成新价,包括现金补偿和房屋置换
-
平房拆迁的法律规定
平房拆迁的法律规定以及应对措施。在拆迁过程中,存在冻结期,禁止过户和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同时,探讨了开发商不遵守拆迁协议的应对措施,包括了解原因、协商、投诉和诉讼等。在拆迁协议中,重要内容包括签订主体、被拆除房屋详情、补偿安置方式等。
-
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审查
-
一、拆迁协议的签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