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是否构成犯罪——从法律角度分析
时间:2025-04-27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希望通过行贿行为,让受贿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助行贿人实现这些利益,但行贿人的行贿行为不一定成功的,那么行贿不成会不会构成犯罪?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行贿罪的性质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是一种行为犯而非结果犯。只要行贿行为达到立案标准,无论是否成功,都会构成犯罪。
行贿罪的适用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规定,以下情况适用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1. 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2. 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a) 向三人以上行贿; (b) 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 (c) 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 (d) 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 (e) 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 (f) 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
行贿罪的认定问题
在认定行贿罪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 行贿罪与馈赠礼物的界限:要判断行贿罪是否成立,需要考虑行为人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时,是否有意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二) 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界限:1. 犯罪主体不同:行贿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可以由自然人或单位实施。2. 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只有正确区分以上两个问题,才能准确认定行贿罪的存在与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贿未遂的法律处罚
行贿未遂的法律处罚。行贿未遂属于犯罪未遂的情形,根据具体案情可参照行贿既遂的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犯罪未遂需满足已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三个条件。
-
贿赂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贿赂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贿赂行为,就会构成共同犯罪。同时,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情况,也视为受贿罪的共犯。文章还介绍了行贿罪的认定以及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细节。
-
行贿论处与行贿罪的区别
行贿罪的具体立案标准和认定方式。行贿罪涉及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回扣的行为,当满足一定数额条件或特定情形时将被认定为犯罪。同时,文章也明确了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但并未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下不构成行贿。
-
行贿未收是否构成犯罪
行贿罪的定义及其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只有当行贿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未遂行贿可被认定为犯罪未遂并从轻或减轻处罚。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或符合特定情形,应追究行贿罪的刑事责任。行贿人在
-
行贿是否构成犯罪——从法律角度分析
-
行贿人自首的法律效果
-
单位行贿罪的罚金标准及执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