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在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对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开庭前10天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
我国的指定辩护仅适用于审判阶段,被指定的辩护人只能是律师。指定辩护的情形包括: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享有辩护权,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最基本的诉讼权利。根据辩护权的行使方式,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辩护权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收到审查起诉材料之日起3天内应当告诉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日起3天内应当告诉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法定义务,如果未告知则属于违法行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通过普法学习得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的权利,而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未告知,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委托辩护人。
刑事辩护人与刑事代理人的七个主要区别,包括产生方式、诉讼地位、诉讼任务、适用范围、权利内容、权限范围以及活动名义的不同。辩护人基于委托或法院指定,独立进行辩护;而代理人则基于当事人授权,附属地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两者在诉讼中扮演不同角色,各具特点。
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委托辩护权的相关内容。文章详细阐述了哪些人员有权委托辩护人,以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案件中委托辩护的时机和指定辩护的适用情形,最后提到了如何选择刑事辩
刑事辩护的类型及辩护人的身份。刑事辩护包括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三种类型。辩护人是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帮助行使辩护权的诉讼参与人,其身份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监护人及亲友等。辩护人的权利包括独立辩护、阅卷、会见通信和调查取
刑事委托辩护人的适用情形和指定辩护的规定。在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律师。对于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特定阶段应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指定辩护适用于审判阶段,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