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鉴定 > 工伤鉴定标准 > 工伤认定和赔偿程序

工伤认定和赔偿程序

时间:2025-06-1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6557
如果劳动者遭遇意外伤害的,是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的。确定是工伤的,还需要对自己的伤残等级情况申请工伤鉴定,需要劳动行政部门出具伤残等级鉴定书。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工伤鉴定后下一步该怎么办?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申请工伤待遇

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可以向社保局申请工伤待遇。需要提交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结论、医疗费用发票等相关资料。

二、工伤赔偿计算

工伤鉴定完成后,可以根据鉴定标准计算赔偿金额。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和医疗补助金等。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的,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按照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则按照标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三、劳动仲裁程序

如果与用人单位无法协商解决,可以根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四、诉讼解决

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满意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五、执行申请

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可以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工伤鉴定流程

一、提出申请

职工发生工伤,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力,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时间),由工伤职工或其用人单位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提交相关材料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1. 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2. 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3. 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4.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申请鉴定内容包括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初次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复查鉴定、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初次鉴定、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复查鉴定。

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核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如果申请人提供的资料完整,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及时组织鉴定,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对于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的情况,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四、专家进行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伤情程度,从医疗卫生组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具有工伤职工伤情相关科别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作出鉴定结论后20日内将结论及时送达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如果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

    十级工伤劳动鉴定标准,涵盖了面部瘢痕、全身瘢痕面积、脊柱骨性关节炎、指端植皮术后、膝关节损伤等多方面的评定标准。这些标准针对不同程度的工伤情况,以确保公正合理的劳动鉴定。

  • 眼睛工伤十级赔偿标准及鉴定

    眼睛工伤十级的赔偿标准和鉴定标准。赔偿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和公伤有所区别,体现在主体关系、待遇确定依据、参保方式等方面。眼睛工伤的鉴定标准涉及视力、眼睑状况及眼内异物等情况。

  • 眼睛轻伤鉴定标准

    眼睛轻伤的鉴定标准,包括眼睑损伤、眶部骨折、泪器损伤、眼球结构损伤、视力减退以及外伤性斜视等方面。标准详细描述了各种眼睛轻伤的情况,如眼睑治疗后遗留的疤痕、眉毛永久性缺失、眶部单纯性骨折、泪器功能障碍、眼球后退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评定方法。同时,文章还

  •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中国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标准,即国家标准GB/T16180—1996。该标准根据评残等级详细划分了工伤致残程度,分为一级至十级。评残依据考虑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赖和护理依赖的程度,适当考虑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活质量损失。评残标准

  • 工伤-脑震荡的伤残评定及程序
  • 工伤鉴定标准
  • 工伤鉴定申请材料清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