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追索权,又称偿还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在提示承兑或提示付款后,未获得承兑或付款时,根据法律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及其他金额的权利。
再追索权,又称代位追索权,是指被追索人清偿票款后,对其前手当事人所享有的再行追索权利。根据《日内瓦汇票和本票统一法公约》的规定,签署在汇票上的人,在清偿票款并取回汇票后,享有与持票人相同的追索权。因此,票据债务人因被追索而偿付票款后,有权向前手当事人再行追索,但出票人被追索清偿票款后,只能向承兑人再行追索;被追索清偿票款的人不能对后手当事人再行追索。再追索时,再追索人有权请求偿付的金额为:再追索人已经偿付的总金额及其利息,以及再追索时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再追索权的实质要件是被追索人履行追索义务,向追索人偿还了票据债务,并依法收回原汇票,从而使自己重新具有了持票人的地位。
持票人获得追索权后,在票据关系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效力。追索权的效力可以从人和物的关系来看,分为对人之效力和对物之效力。对人的效力表现为连带追索,即发票人、承兑人及其他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负连带责任。持票人可以选择追索其中一人或数人或全体票据债务人,被追索人不能因此拒绝承担义务。变更追索权指持票人对已经行使过追索权的票据债务人后,可以对其他债务人进行追索,其他票据债务人不能因为开始未被选定为被追索对象而解除责任或进行抗辩。
再追索权的效力还表现为对物的效力,即再追索权人清偿债务后从持票人处取得的向其前手继续进行追索的权利。再追索权与持票人的权利在责任程度、范围和内容上相同,但其前手仍负有偿还义务,并对票据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再追索权的行使顺序按照先后进行,被追索人行使的追索权叫做再追索权。
票据追索权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再追索权的概念、行使条件和效力。票据追索权指持票人在提示承兑未获回应时,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的权利。再追索权则是被追索人清偿票款后,对其前手当事人享有的再次追索权利。再追索权的行使条件是被追索人履行追索义务并收回原汇票
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追索权问题。持票人在汇票被拒绝付款的情况下,有权向背书人、出票人及其他债务人追索。持票人应在收到拒绝证明后三日内书面通知其前手,并明确汇票的主要记载事项。汇票出票人、背书人等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持票人可对任何一人或全体行使追索权
《票据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关于委托收款背书的条款。规定指出,被背书人在汇票上取得委托收款权利后,可代表背书人行使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等,但不能转让票据等处分权利。委托收款背书的生效条件需持票人依法背书并交付。同时,其他背书方式也需遵循相应规定。
本票是见票后无条件付款的票据,所以银行本票是可以当天收到钱的,如果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逾期的银行本票,兑付银行不予受理。遗失的不定额银行本票在付款期满后一个月,确未冒领,可以办理退款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