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学的一般理论,合同的履行是一个由三个阶段构成的前后相续、辩证统一的完整过程。这三个阶段分别是执行合同义务的准备阶段、具体合同义务的执行阶段和义务执行的善后阶段。在理论上,当事人在执行合同义务的准备阶段和具体合同义务的执行阶段所承担的义务被称为"先合同义务"和"合同义务",而当事人在义务执行的善后阶段所承担的义务被称为"后合同义务"。
后合同义务发生在合同消灭之后,即合同义务解除与后合同义务开始的临界点。
后合同义务发生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即后合同义务是在缔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的义务。
后合同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当事人合同履行中义务的扩张。诚实信用原则是大陆法系中合同法的最高指导原则,适用范围扩张于合同履行中的所有民事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后合同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合同义务是法律强制缔约双方在合同履行结束后依法不得不继续履行的合同义务。它不是由合同双方自行约定的义务,而是法律强制的。因此,后合同义务属于法定合同义务,违反后合同义务构成违法行为而非违约行为。
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生效前的附随义务,是除给付义务外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义务。合同附随义务可分为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和合同中义务。后合同义务即为合同生效前之附随义务。
后合同义务的目的是维护给付效果或协助对方处理合同终止的善后事务。在合同履行完毕后的善后阶段,当事人必须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多项义务。虽然合同的权利义务已经终止,但过去合同关系的存在仍会对当事人双方产生影响。因此,后合同义务的目的是防止一方当事人滥用权利,对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害。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买卖合同的基本定义及出卖人的义务。出卖人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交付可以是直接转移占有或将向第三人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转让给买受人。此外,出卖人还需交付与标的物相关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规定,动产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及特别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