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惯犯的构成必须具备犯罪行为的惯常性。所谓惯常性,指的是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以非法所得行为生活或挥霍的主要来源。这种犯罪行为的惯常性是惯犯构成的客观条件。
惯犯的构成还必须具备犯罪心理的习癖性。所谓习癖性,指的是存在继续犯罪的倾向性,表现为故意致力于某种犯罪行为,以违法犯罪作为长期经营之行业,并由犯罪习惯进而发展为心理上乃至性格上的变态,形成某种犯罪习癖。这种犯罪心理的习癖性是惯犯构成的主观条件。
在认定惯犯时,应避免两种倾向的偏见。一种是历史说,即只看档案来判断是否惯犯。另一种是现实说,即只以未处理过的现实行为作为定案根据。以上两种倾向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惯犯通常具有惯常性,会在长时间内反复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如以赌博为业的常业犯、习惯性的盗窃犯和诈骗犯等。
惯犯是故意地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实际上是一个人犯了多个同种罪行。《刑法》之所以将其规定为一个犯罪,是考虑到这种犯罪的客观危害性较大,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较深,人身危险性也较大。因此,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犯罪,以便更好地打击这种犯罪。对惯犯应依法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
除法定的惯犯以外,其他犯罪也存在惯犯的情况。应当在《刑法总则》的量刑部分设立惯犯制度,规定对惯犯除本法分则已有规定的以外,应当从重处罚。
追诉时效刑中最高刑的相关解释。法定最高刑是根据犯罪情节判定的最高刑罚。追诉时效指经过一定时间,不再对犯罪行为进行追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不同最高刑有不同的追诉时效期限。刑事追诉权的主体包括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关于李某的抢劫罪行是否应被认定为累犯或数罪并罚的问题。对于在刑罚执行完毕前再次犯罪的情况,应采取数罪并罚的原则,对李某的新罪行进行判决,并根据刑法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同时,对于数罪并罚中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应采取限制加重的原则,建议将附加剥夺政治
外地人在北京犯罪能否获得缓刑的问题。从法理上讲,外地犯罪人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可以获得缓刑。但在现实司法实践中,由于监管上的风险,外地犯罪分子获得缓刑存在困难。缓刑的适用需同时符合多个条件,包括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遵守限制,
离婚后控告重婚的法律要求。根据刑法规定,控告重婚需满足犯罪事实存在并提供证据,同时需在追认时效内提起诉讼,重婚行为将面临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