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是指以将要发生的、会对被胁迫人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造成损害的威胁,或者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与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可以是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是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或其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都可以成为受胁迫危害的对象。这种危害涉及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以及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
(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这个要件要求胁迫行为与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据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胁迫。
胁迫和欺诈是两个相近的概念,因为它们都具备故意和不法行为的特征。然而,胁迫的危害程度大于欺诈,因为欺诈仅涉及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以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胁迫则是以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为要挟,如果直接给对方或其亲友造成损害,则构成侵权。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当事人陈述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矛盾认定标准。一方面,需慎重采用当事人的陈述,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需与其他证据相互补充。另一方面,不应夸大或弱化当事人的陈述效力,法官不应仅凭当事人陈述的前后矛盾等情况直接判断案件事实真伪。同时,法官在庭审中的
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的详细流程,包括起诉、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和宣判等环节。起诉需递交诉状,法院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将立案并通知缴费,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开庭审理包括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和法庭调解等步骤。同时,本文还引用了《中华人民共
江歌案庭审临近时,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的问题。依据我国刑法,境外犯罪的追诉权仍然存在,但犯罪嫌疑人必须回国。具体到江歌案,如果刘鑫的前男友回国,将由相关法院进行管辖。同时,文章还批评了江歌案中的网络暴力现象,指出网络舆论应关注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