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组织提出异议的一种行政法律程序。根据行政组织的不同形态,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也有多种情况。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属于独立被申请人。这些行政组织在行使职权时,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授权,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决定。
若干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这些行政机关共同构成被申请人。另外,如果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这些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构成共同被申请人。但是,如果行政机关与其他组织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其他组织不会成为被申请人,只有行政机关才是被申请人。
如果作出被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提出时已经被撤销,那么继续行使该行政机关权限的行政机关将成为被申请人。
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某些组织可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该行政行为不服并提出行政复议,那么该法定授权组织将成为被申请人。
下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下,批准机关将成为被申请人。
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以及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其他组织,如果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那么这些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和内设机构将成为被申请人。但是,如果行政机关设立的派出机构、内设机构或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却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那么该行政机关将成为被申请人。
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结构及其法律制度的构建。文章指出,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主体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行政复议机关和其他参与人。主体之间的基本结构包括救济关系、监督关系和当事人平等关系。文章还强调,法律制度的形成是理性的集聚与遴选过程,而不是盲目的排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被申请人名称、行政复议请求和主要事实和理由、签名或盖章以及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文章强调申请人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被申请人的名称应使用正式名称,同时围绕行政复议请求写明事实和理由。文章还指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