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时间:2025-06-07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储运、维修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第一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三条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省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监督管理工作。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政府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督检查,督促、支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查处质量违法行为。
第五条 表彰和奖励
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举报、协助查处质量违法行为的有功者,由各级人民政府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 生产者的责任
生产者必须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加强质量管理,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发生质量问题,应承担其责任。
第七条 销售者的责任
销售者应当建立和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的质量、标识、合格证明文件和质量标志。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发生质量问题,应承担其责任。
第八条 生产者、销售者的规定
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执行以下规定:
- 生产、销售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有强制性标准的,必须符合该标准。
- 不得生产和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
- 不得销售过期、失效、变质的产品。
- 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以合格品出厂和销售。
- 不得生产和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的产品。
- 不得生产和销售伪造产地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伪造或冒用产品标识、质量证明文件和质量标志的产品。
- 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和销售;国家规定实施安全认证并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的产品,未经安全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用进口散件组装的产品应当用中文标明组装厂的厂名、厂址;关系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附中文说明书;实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应当标明生产许可证标志的编号;实行安全认证的产品应当标明安全认证标志。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认证工作,审核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规。地方政府监督部门则负责执法监督,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合规性。这一体制有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条例。包括目的与依据、适用范围、政府领导与协调、质量管理措施、社会监督和奖励、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等方面。政府应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鼓励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计划和周期。文章旨在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和
-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构成要件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犯罪主体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客体是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犯罪客观表现为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包括设立相关管理办法的目的、必须贯彻的质量方针、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质量监督处的设置、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任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站的任务等。强调应严格贯彻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阐述了各级标准化管理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
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
学校克扣国家拨给我的工程款利息是否合法